[发明专利]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6642.3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3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陆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宁自治县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丰卫 |
地址: | 561000 贵州省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控制 温湿度 茶叶 发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发酵腔体和支撑架,发酵腔体固定在支撑架上,发酵腔体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发酵腔体设有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送气主管、分气管和贯通管;送气主管通过管道连接冷源或者热源;送气主管连接分气管;送气主管和分气管分别连接贯通管;贯通管延伸至发酵腔体内、其末端固定连接在发酵腔体内侧壁;贯通管的末端封闭、并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本发明便于控制发酵过程的温度和湿度,提高了茶叶发酵质量,发酵后的茶叶品质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黑茶(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
目前,国内在黑茶加工方面主要采用自然渥堆发酵方法。将茶叶经过杀青和揉捻后,采用渥堆发酵,渥堆发酵是黑茶品质的关键环节;因为黑茶品质的形成是在微生物参与下的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下,其内含成分发生氧化、缩合、分解等一系列反应,使其生成了更加复杂的有利于黑茶品质形成的物质,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品质风味。传统渥堆发酵方式为:将茶叶堆放在一起,铺入覆盖的布料,进行发酵,传统的渥堆渥堆发酵受气温、天气、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且容易感染杂菌或者其他杂物,影响其发酵效果,得到的黑茶质量也不易控制。因此发酵罐或者发酵塔也越来越得到使用,由于发酵罐或者发酵塔不便于控制温湿度,容易导致发酵不均匀,影响茶叶的品质,另外,由于发酵后的茶叶具有一定湿气和粘性,不便于取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腔体和支撑架,所述发酵腔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发酵腔体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发酵腔体设有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送气主管、分气管和贯通管;所述送气主管通过管道连接冷源或者热源;所述送气主管连接分气管;所述送气主管和分气管分别连接贯通管;所述贯通管延伸至所述发酵腔体内、其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发酵腔体内侧壁;所述贯通管的末端封闭、并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透气孔均匀设置在所述贯通管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透气孔为圆锥形。
优选地,所述分气管数量为3根、呈V字形排列在所述发酵腔体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贯通管数量为8根,其中在所述发酵腔体底部设有两根、中间设有3根、顶部设有3根。
优选地,所述冷源为鼓风机。
优选地,所述热源为锅炉。
优选地,所述发酵腔体的底部连接有半圆底槽,半圆底槽内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螺旋型叶片;旋转轴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发酵腔体上、并延伸出所述发酵腔体;旋转轴通过皮带与传输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发酵腔体设有排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宁自治县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镇宁自治县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66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