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埋伏牙附件粘结的吸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6824.0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7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凤;季骏;刘超;雷浪;李煌;李佳岭;胡小蓓;张彩霞;张昆;张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C17/06 | 分类号: | A61C17/06;A61C1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姚兰兰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埋伏 附件 粘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埋伏牙附件粘结的吸唾装置,包括吸唾管、孔洞、内外层间的负压区、口腔综合治疗椅强吸连接管以及吸唾管连接管;牙的埋伏阻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问题,是造成错颌畸形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常与外科联合开窗助萌,助萌时需要在埋伏牙上粘结附件,但是骨埋伏牙开窗后的附件粘结不同于一般的正畸粘结,由于开窗位置及面积局限,且埋伏位置较深,如果吸唾不及时,术区容易受到污染,影响粘结效果,导致附件脱落,所以良好的吸唾效果是保证附件粘结力的前提条件;本装置使吸唾的从局部点状的吸唾扩大到相对面积较大的有圆形吸唾,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清洁的临床操作视野,大大提高了埋伏牙上粘结附件的效率及牢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正畸科口腔综合治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埋伏牙附件粘结的吸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口腔科领域,口腔综合治疗机被广泛使用,作为重要部件的吸唾装置,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医生进行口腔操作时,常常需要对口腔中的唾液血液进行清理,提供清晰干净的操作视野,尤其是正畸科在外科手术后粘结托槽等附件的过程中,如果术区遭到唾液血液污染,容易导致附件的脱落,可能造成二次创伤;所以对吸唾装置的要求更高,目前市场上的吸唾装置头部相对术创偏大且伸入伤口后吸唾效果不佳,同时影响医生的视野和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埋伏牙附件粘结的吸唾装置,该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埋伏牙粘结附件过程中吸唾装置,已解决现有的临床上吸唾装置的不足;牙的埋伏阻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问题,是造成错颌畸形的常见原因,对牙弓形态,咬合功能,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及美观影响大,临床上常与外科联合开窗助萌,助萌时需要在埋伏牙上粘结附件,但是骨埋伏牙开窗后的附件粘结不同于一般的正畸粘结,由于开窗位置及面积局限,且埋伏位置较深,如果吸唾不及时,术区容易受到污染,影响粘结效果,导致附件脱落,所以良好的吸唾效果是保证附件粘结力的前提条件;本装置使吸唾的从局部点状的吸唾扩大到相对面积较大的有圆形吸唾,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清洁的临床操作视野,大大提高了埋伏牙上粘结附件的效率及牢固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埋伏牙附件粘结的吸唾装置,所述的吸唾装置包括吸唾管、孔洞、内外层间的负压区、口腔综合治疗椅强吸连接管以及吸唾管连接管;所述吸唾管包括吸唾管内层、吸唾管外层,所述吸唾管外层包覆在吸唾管内层外表面并与吸唾管内层轴线同轴分布,并且所述吸唾管内层与吸唾管外层在顶端相连封闭设置,所述吸唾管外层在靠近顶端的位置伸出一个口腔综合治疗椅强吸连接管,并且口腔综合治疗椅强吸连接管的尾端为吸唾管连接管,所述吸唾管内层与吸唾管外层在底端都稍微膨大相连,且膨大处外表面上开设有若干孔洞;所述吸唾管内层与吸唾管外层之间形成内外层间的负压区。
进一步的,所述孔洞直径为0.2mm-5.5mm。
进一步的,所述孔洞为唾液吸入孔;所述唾液吸入孔为多个花瓣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吸唾管内径为8-12mm、外径13-18mm。
进一步的,所述吸唾管内层直径为10mm,所述吸唾管外层直径为15mm。
进一步的,所述内外层间的负压区宽度为1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内外层间的负压区宽度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吸唾管的高度为12mm-18mm。
进一步的,所述吸唾管的高度为15mm。
进一步的,所述吸唾管连接管管径为6mm-9mm,所述口腔综合治疗椅强吸连接管与吸唾管连接处的管径为3mm,并且所述口腔综合治疗椅强吸连接管后端管径逐渐加宽至与吸唾管连接管管径大小一致,并且所述口腔综合治疗椅强吸连接管以及吸唾管连接管总长度不超过20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口腔医院,未经南京市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68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