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中吊车式载人登月飞行器、登月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7501.3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3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申镇;朱奕谛;朱清华;范瑶;李宜恒;招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12 | 分类号: | B64G1/12;B64G1/62;B64G1/66;B64G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中 吊车 载人 登月 飞行器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空中吊车式载人登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登月飞行器包括载人飞船与登月飞船,二者分别发射,并在环月轨道上进行对接;
其中,所述登月飞船为三级结构,第一级为制动级,用于近月减速制动,位于登月飞船的最下部;第二级为上升级,用于月面上升,位于登月飞船中部;第三级为下降级,用于动力下降,位于登月飞船的最上部;其中上升级与制动级之间为登月舱的着陆缓冲机构;
下降级采用空中吊车模式,整体为圆柱体,圆周安装有若干台发动机用于动力下降,且底部设有缆绳,通过驱动缆绳伸缩将登月舱放到月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吊车式载人登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飞船包括服务舱与返回舱,返回舱顶部安装有主动式对接机构和交会对接雷达设备,服务舱尾部安装有发动机,侧面有姿态控制发动机,两侧安装有可展开的太阳能电池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中吊车式载人登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级外侧面圆周安装有4台或8台发动机用于动力下降,底部安装有绞车,通过4根缆绳将登月舱放到月面上;下降级底部通过爆炸螺栓与登月舱连接,侧面安装有多个姿态控制发动机,用于轨道飞行时的姿态调整和动力下降过程中的机动飞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中吊车式载人登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级中包含一密封舱,所述密封舱为卧式构型,一端为航天员月面出舱的舱门,另一端为被动式对接机构,用于与载人飞船的对接;
所述密封舱靠近出舱舱门一端为气闸舱,上升级底部安装有上升级主发动机,用于月面起飞进入环月轨道,左右两侧安装有姿态控制发动机、燃料箱和发动机羽流防护机构,密封舱顶部安装有通讯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中吊车式载人登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登月舱着陆缓冲机构中设有若干条着陆腿,用于保持登月舱的着陆稳定性,支撑着登月舱上升级,同时为上升级从月表起飞提供发射平台,具有调整水平姿态的能力;
其中靠近出舱舱门的一条着陆腿上安装有梯子,用于航天员到达月面,着陆缓冲机构下部安装有无线电高度测量仪,用于测得的高度数据传输给下降级。
6.一种登月飞行器下降级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空中吊车系统的下降级也可用于月球基地建设、向月面运送补给设备、月面居住舱段、非密封开放式载人着陆器;
通过补充燃料,下降级在完成月球着陆任务后仍可重复使用,用于月面货物的吊挂运输。
7.一种基于环月轨道交会对接的空中吊车式登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登月方法过程如下:
(1)登月飞船和载有航天员的载人飞船由运载火箭分别发射,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2)登月飞船到达月球附近,由登月飞船制动级进行制动减速进入环月轨道,随后抛弃制动级;
(3)载人飞船随后到达月球附近,由服务舱发动机进行制动减速进入环月轨道;
(4)载人飞船与登月飞船在环月轨道进行首次交会并对接,航天员从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进入登月飞船的上升级登月舱中;
(5)登月飞船与载人飞船分离,然后启动登月飞船下降级发动机进行动力下降;
(6)登月飞船下降过程中对月面地形进行分析,自主寻找平坦区域并机动飞行至着陆点上方特定高度进行悬停;
(7)登月飞船的下降级与登月舱断开刚性连接,通过绳索吊挂系统将登月舱放置到月面上;
(8)当登月舱四个着陆腿与月面都接触且承载时,绳索与登月舱断开,然后下降级水平方向机动飞行至着陆点附近位置并进行软着陆;
(9)月面着陆过程完成,航天员出舱进行月面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环月轨道交会对接的空中吊车式载人登月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下降过程中要终止登月过程时,登月舱抛掉着陆缓冲结构,然后启动上升级发动机,与下降级发动机同时工作,返回环月轨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75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