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消音导流装置的发动机催化型微粒捕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7605.4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2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左青松;沈壮;张彬;张建平;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3/021;F01N3/035;F01N3/20;F01N13/08;B01D46/00;B01D53/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消音 导流 装置 发动机 催化 微粒 捕集器 | ||
1.一种具有消音导流装置的发动机催化型微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由进气法兰(1)、一级小孔消音进气管(2)、二级小孔消音管(3)、壳体(4)、催化转化部分减震层(5)、催化转化部分(6)、间隙结构(7)、催化型微粒捕集部分(8)、催化型微粒捕集部分减震层(9)、一级消音穿孔板(10)、二级消音穿孔板(11)、收缩管(12)、排气管(13)、排气法兰(14)组成;所述一级小孔消音进气管(2)处于壳体(4)内的管壁上开有小孔,并且右侧为封闭状态;所述二级小孔消音管(3)在管壁与右侧均开有小孔,并且与一级小孔消音进气管(2)轴线相重合;所述二级小孔消音管(3)罩在一级小孔消音进气管(2)外周,并且二级小孔消音管(3)与一级小孔消音进气管(2)在轴向上不连接;
所述催化转化部分载体设置在二级小孔消音管(3)径向以及右侧区域;所述一级消音穿孔板(10)与二级消音穿孔板(11)开有呈错位布置的小孔;所述间隙结构(7)布置在催化转化部分(6)右侧和催化型微粒捕集部分(8)左侧之间,轴向长度为10-50mm;
发动机的排气高速尾气气流流入一级小孔消音进气管(2),由于一级小孔消音进气管(2)右侧封闭,尾气经由一级小孔消音进气管(2)周向小孔流入二级小孔消音管(3)进行消音导流处理后流经催化转化部分(6),催化转化部分(6)能够将发动机排气中的HC、CO污染物进行净化,同时将排气中的NO转化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NO2,进行净化的尾气在流经间隙结构(7)重新进行气流分配后流入催化型微粒捕集部分(8),尾气分别流入间隔排列的各滤芯进口通道,排气从滤芯进口通道进入以后,由于进口通道在右侧被进口通道堵头堵住,出口通道在左侧被出口通道堵头堵住,使得排气只能穿过通道之间的多孔介质壁面,从相邻的另一个通道也就是滤芯出口通道流出,在此过程中,排气中的颗粒物被沉积在作为过滤材料的所述进口通道的多孔介质壁面上,实现排气中颗粒物的捕集功能,与此同时,微粒与NO2发生反应,催化型微粒捕集部分(8)得到再生,最后干净的尾气经由一级消音穿孔板(10)与二级消音穿孔板(11)消音后从排气管(13)中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消音导流装置的发动机催化型微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转化部分(6)与催化型微粒捕集部分(8)载体原材料均为海泡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76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