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旧桥梁拼宽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7809.8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朱丹丹;侯兆隆;田连民;白松;唐刚祥;康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崔金;李志刚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旧 桥梁 加固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旧桥梁拼宽加固方法。该方法包括(1)切除旧桥防撞护栏;(2)凿除旧桥边梁翼缘板和桥面铺装,并预留一定长度的钢筋;(3)沿旧桥翼缘板纵向植入翼缘板钢筋;(4)在新旧桥的腹板处打孔并形成至少两排孔道;(5)在旧桥腹板和新桥腹板孔道内注入化学胶,并在两相对孔道中穿入精轧螺纹钢筋;(6)对上下精轧螺纹钢筋进行绑扎形成横隔板钢筋,将旧桥翼缘板钢筋和植入筋与新桥翼缘板预留钢筋焊接,并安装横隔板模板和湿接缝模板;(7)模板安装完成后开始砼浇筑横隔板和湿接缝;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现有桥梁拼宽多采用空心板梁而造成对T梁的拼宽加固方法不完善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涵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旧桥梁拼宽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全国已掀起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的高潮,桥 梁拼宽是公路改扩建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是将原桥桥面加宽或通过在原 有桥梁一侧或两侧新建桥梁,增加原有行车道数量提高交通能力。为了满 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的需求,当前主要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建设新线路; 二是拓宽改建原有线路。由于建设新线路费用高,施工周期长,而且阻断 交通,因此迫切需要对这些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由四车道加宽为六车道或八车道,提高其通行能力,由于桥梁加宽存在技术复杂、实施难度高、 对现有交通影响大的特点,因此桥梁加宽设计已成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的重点。
目前,为保证新旧桥梁的拼接效果,常规新旧桥梁拼宽采用空心板梁, 由于新旧桥梁均为空心板梁,在拼接时新旧空心板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 构可互相接触,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空腔,在采用上部结构连接、下部结 构不连接的拼宽方式时,仅需将新旧桥梁的上部结构通过植筋、箍筋等方 式固定,再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即可完成拼宽,其拼宽加固方法趋于成熟。
但是,在采用T梁进行拼宽时,由于其结构与空心板梁不同,当新旧 T梁拼接时仅有上部结构接触,无法在两者之间形成空腔,则不能采用空 心板梁的拼宽施工方法。
针对相关技术中未能解决T梁拼宽加固施工方法的问题,目前尚未提 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旧桥梁拼宽加固方法,以解决现有桥 梁拼宽加固方法不适用于采用T梁拼宽加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旧桥梁拼宽加固施工方法。
本申请的新旧桥梁拼宽加固方法包括:
(1)切除旧桥加宽边防撞护栏;
(2)凿除部分旧桥边梁翼缘板和桥面铺装,并预留一定长度的钢筋用于 与相邻新桥边梁的预留钢筋进行焊接;
(3)沿旧桥翼缘板纵向按一定间隔植入若干翼缘板钢筋;
(4)在新旧桥的腹板处打孔并形成至少两排孔道,打孔时应避过预应力 钢绞线;
(5)钻孔完成后,在旧桥腹板和新桥腹板孔道内注入化学胶,并在两相 对孔道中穿入精轧螺纹钢筋;
(6)对上下精轧螺纹钢筋进行绑扎形成横隔板钢筋,将旧桥翼缘板钢筋 和植入筋与新桥翼缘板预留钢筋焊接,并安装横隔板模板和湿接缝模板;
(7)模板安装完成后开始砼浇筑横隔板和湿接缝;
(8)对浇筑层进行养护。
进一步的,步骤(4)中还包括打孔前应用无损钢筋探测技术探测旧桥外 边梁和新桥拼接中梁腹板内预应力钢绞线的精确位置,并用记号标划出预应力 钢绞线位置。
进一步的,孔道设置为两排,上排靠近T梁腹板顶部,下排靠近下缘, 均避开预应力钢绞线。
进一步的,步骤(2)中旧桥边梁翼缘板露出钢筋应上下弯折闭合后进行 焊接。
进一步的,步骤(5)中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7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动蹄衬套压装整形装置
- 下一篇:一种PVC用锌烧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