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母线微电网互补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8197.4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0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潘家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尚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H02J3/32;H02J3/3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金宇平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母线 电网 互补 供电系统 |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母线微电网互补供电系统,包括:储能充电母线、储能放电母线、至少两个储能模块、主控制器和多个微电网;各并网模块均设有公共端、第一静止端和第二静止端;各微电网和各储能模块分别连接一个与之对应的并网模块公共端相连,并网模块第一静止端和第二静止端分别连接储能充电母线和储能放电母线,且微电网和储能模块分别通过对应的并网模块择一与储能充电母线或者储能放电母线导通。本发明中,通过储能充电母线和储能放电母线的设置,以储能模块为电能过渡中转站,实现了功耗不平衡的微电网的分组,从而实现了大电网中微电网与储能单元之间的单向电能传递,避免了多对多的电能传递方式,降低了微电网并网损耗和电压扰动风险,有利于降低电能损耗,提高微电网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母线微电网互补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1]。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但是,现有的微电网并网技术,在并网状态下,采用的是微电网之间多对多的电能调度方式,并网网损大,且并网过程中电压扰动大,不利于微电网的稳定工作。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母线微电网互补供电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母线微电网互补供电系统,包括:储能充电母线、储能放电母线、至少两个储能模块、主控制器和多个微电网;
各并网模块均设有公共端、第一静止端和第二静止端;各微电网和各储能模块分别连接一个与之对应的并网模块公共端相连,并网模块第一静止端和第二静止端分别连接储能充电母线和储能放电母线,且微电网和储能模块分别通过对应的并网模块择一与储能充电母线或者储能放电母线导通;各储能单元与对应的并网模块之间均串联有一个双向逆变器;
主控制器分别连接各并网模块和各双向逆变器,主控制器用于根据各并网模块的工作状态,控制与储能充电母线连接的各微电网通过对应的双向逆变器给与储能充电母线连接的储能模块充电,并控制与储能放电母线连接的储能模块通过对应的双向逆变器给与储能放电母线连接的各微电网供电。
优选的,主控制器还连接各微电网包含的微网控制器,其根据微电网的供电功率和网内总耗电功率的比较结果,获取供电功率大于网内总耗电功率的微电网记作过供微电网,并获取供电功率大于网内总耗电功率的微电网记作欠供微电网;主控制器用于通过对应的并网模块控制过供微电网连接储能充电母线,并控制欠供微电网连接储能放电母线。
优选的,主控制器还分别连接各储能模块,控制器内设有放电序列和充电序列,放电序列用于存储待放电的储能模块,充电序列用于存储待充电的储能模块;
主控制器用于根据储能充电母线上的剩余功率从充电序列中选择至少一个储能模块接入储能充电母线,并用于根据储能放电母线上的赊欠功率从放电序列中选择至少一个储能模块接入储能放电母线;
剩余功率为储能充电母线连接的所有微电网的供电功率之和减去耗电功率之和的差值;赊欠功率为储能放电母线连接的所有微电网的耗电功率之和减去供电功率之和的差值。
优选的,储能模块的数量至少为5个。
优选的,主控制器用于实时检测各储能模块剩余电量,并用于将剩余电量大于预设的第一电量的储能模块划入放电序列,用于将剩余电量小于预设的第二电量的储能模块划入充电序列;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均为常数,且第二电量小于第一电量。
优选的,第二电量小于第一电量的一半,且第一电量大于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尚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尚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81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