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化废气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8886.5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1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钱黎明;倪国华;陆晓飞;刘全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新天地(合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18;B01D53/32;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黄乐瑜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化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焦化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气体处理单元、排放单元和防爆在线监测单元,气体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碱洗塔、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油洗塔、酸洗塔、活性炭吸附塔,排放单元包括缓冲罐、循环管、主风机和排气筒,缓冲罐分别与主风机和循环管通过管道连通,缓冲罐和主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缓冲罐和循环管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循环管和碱洗塔连通,防爆在线监测单元包括防爆小屋,防爆小屋包括房体、设置在房体内的分析仪器和控制器,活性炭吸附塔分别与分析仪器和缓冲罐通过管道连通,活性炭吸附塔和分析仪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本发明可有效降低排放气体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尤其是苯及苯系物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化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化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焦化企业废气排放主要来源于化产间生产装置、罐区、各类储槽、装卸台等部位。废气的主要成分为苯、萘、酚类、非甲烷总烃、苯并芘以及其它芳香族化合物,大部分为挥发性有机物。因此废气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会严重影响现场操作人员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焦化废气处理系统,可有效降低排放气体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尤其是苯及苯系物的含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焦化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气体处理单元、排放单元和防爆在线监测单元,气体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碱洗塔、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油洗塔、酸洗塔、活性炭吸附塔;
排放单元包括缓冲罐、循环管、主风机和排气筒,缓冲罐分别与主风机和循环管通过管道连通,缓冲罐和主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缓冲罐和循环管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循环管和碱洗塔连通;
防爆在线监测单元包括防爆小屋,防爆小屋包括房体、设置在房体内的分析仪器和控制器,活性炭吸附塔分别与分析仪器和缓冲罐通过管道连通,活性炭吸附塔和分析仪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
分析仪器信号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主风机、碱洗塔、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油洗塔、酸洗塔和活性炭吸附塔。
优选地,还包括预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除尘设备、换热器和油气分离塔,油气分离塔与碱洗塔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气体收集系单元,气体收集系单元包括排气总管、收集风机和一个或多个排气支管,排气支管均并联至排气总管,各排气支管上设有收集风机,排气总管与除尘设备连通。
优选地,循环管上设有第一循环支管、第二循环支管、第三循环支管和第四循环支管,第一循环支管和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连通,第一循环支管上设有第四阀门,第二循环支管和油洗塔连通,第二循环支管上设有第五阀门,第三循环支管和酸洗塔连通,第三循环支管上设有第六阀门,第四循环支管和活性炭吸附塔连通,第四循环支管上设有第七阀门。
优选地,防爆小屋还包括气体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有可燃气体检测器、有毒气体检测器、氧含量分析仪和烟雾传感器,报警装置包括可燃气体报警器、有毒气体报警器、氧气含量报警器、烟雾报警器和通风换气装置;
可燃气体检测器、有毒气体检测器、氧气检测器和烟雾传感器分别信号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可燃气体检测器、有毒气体检测器、氧气检测器和烟雾传感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焦化废气处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依次设置的碱洗塔、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油洗塔、酸洗塔、活性炭吸附塔有效降低排放气体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尤其是苯及苯系物的含量。
(2)通过将控制器自动对气体进行成分含量检测,并将不符合排放质量的气体重新排入碱洗塔重新进行处理,有效降低排放气体中有害气体的含量,且整个过程可自动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新天地(合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新天地(合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8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刻机对位方法
- 下一篇:绣花机的主动送线装置及主动送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