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元或三元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9156.7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7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龙;程作;石文星;李先庭;韦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N21/3577;G01N21/41;F25B49/02;F25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魏巍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元 三元 混合 制冷剂 浓度 检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二元或三元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其中,二元或三元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混合制冷剂的光折射率、红外光谱和密度中任意一种或两种物理特征对应的第一组物理数据,混合制冷剂由两种或三种单一工质制冷剂组成;获取当前混合制冷剂的温度、压力;获取该温度下每一个单一工质制冷剂对应目标物理特征的第二组物理数据;根据第一组物理数据和第二组物理数据,确定混合制冷剂各组分浓度。该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实现了对混合制冷剂浓度的实时监测,监测方法简单,提高了混合制冷剂浓度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空调与热泵系统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二元或三元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制冷、空调与热泵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保要求的与日俱增,传统单一工质制冷剂并不能同时满足热力性能、环保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混合制冷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也在逐渐被广泛应用。混合制冷剂由多工质制冷剂混合而成,在实际使用混合制冷剂进行制冷的过程中,由于气液相滞存,实际运行浓度往往与充注浓度不同。而且当制冷系统发生制冷剂泄漏时,不能实时对混合制冷剂的泄漏情况进行准确监测,以上都将影响对制冷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的监测结果,从而影响其实际运行的控制,给混合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带来了阻碍。
相关技术中,通过对混合制冷剂进行采样,并通过气相色谱仪对采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当前制冷系统中的混合制冷剂浓度。但该方法不能实现对混合制冷剂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滞后,且气相色谱仪价格昂贵,增加了监测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中的混合制冷剂浓度无法进行实时监测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元或三元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混合制冷剂的光折射率、红外光谱和密度中任意一种或两种物理特征对应的第一组物理数据,所述混合制冷剂由两种或三种单一工质制冷剂组成;获取当前所述混合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获取所述温度和/或压力下每一个所述单一工质制冷剂对应所述目标物理特征的第二组物理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组物理数据和所述第二组物理数据,确定所述混合制冷剂各组分浓度。通过得到的第一组物理数据和第二组物理数据,直接确定混合制冷剂的浓度,提高了获取混合制冷剂浓度的效率,实现了对混合制冷剂浓度的实时监测,监测方法简单,准确性高。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组物理数据和所述第二组物理数据,确定所述混合制冷剂各组分浓度,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组物理数据和所述第二组物理数据,得到所述混合制冷剂中每一个所述单一工质制冷剂的质量比,将所述质量比作为所述混合制冷剂各组分浓度。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元或三元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混合制冷剂的光折射率、红外光谱和密度中任意一种或两种物理特征对应的第一组物理数据,所述混合制冷剂由两种或三种单一工质制冷剂组成;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所述混合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第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温度和所述压力下每一个所述单一工质制冷剂对应所述目标物理特征的第二组物理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物理数据和所述第二组物理数据,确定所述混合制冷剂各组分浓度。通过得到的第一组物理数据和第二组物理数据,直接确定混合制冷剂的浓度,提高了获取混合制冷剂浓度的效率,实现了对混合制冷剂浓度的实时监测,监测方法简单,准确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9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