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6-二羟基嘧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9344.X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3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涛;陈志东;窦荣坦;张新伟;王美杰;宿杨;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9/54 | 分类号: | C07D239/5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羟基 嘧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4,6‑二羟基嘧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第一阶段反应、回收反应副产物、第二阶段反应、溶解、回收溶剂、吸附;所述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丙二酸二酯、甲酰胺和碱金属醇化物溶液;所述碱金属醇化物溶液中碱金属醇化物的质量含量为30%~50%。本发明中4,6‑二羟基嘧啶的制备过程是采用常压反应及负压蒸馏回收溶剂的过程,在保证产品收率及质量的前提下,全程避免了正压操作,从而使得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易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通过丙二酸二甲酯、甲酰胺和甲醇钠特定的配比关系,选取更加适宜的甲醇钠浓度,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物料消耗,提高了产品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4,6-二羟基嘧啶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丙二酸二酯、甲酰胺和碱金属醇化物为原料制备4,6-二羟基嘧啶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4,6-二羟基嘧啶(DHP),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其互变异构体称为1-H-嘧啶-4,6-二酮。4,6-二羟基嘧啶通常作为精细化工原料或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及杀菌剂等的制备,例如在医药工业中可用来生产磺胺类药磺胺莫托辛、维生素B4、抗肿瘤药及辅助药类的中间体;此外,还可以用于合成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中间体等等。因此,4 ,6-二羟基嘧啶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制备4 ,6-二羟基嘧啶具有重大意义。
早期制备4,6-二羟基嘧啶的方法主要是以丙二酰胺为基础原料(见例如R.Hull,J.Chem.Soc.,2214,1951;C.Hennart and E.Merlin,Bull.Soc.Chem.,741,1959;D.J.Brown,J.Chem.Soc.,2312-2314,1956和A.Sommer,DE-OS1200308 或V.A.Zasonov,Khim.-Farm.Zh.,8(12),28-31),与甲酸乙酯或甲酰胺和碱金属醇化物反应制得。这些方法的缺点除原料丙二酰胺不能以商业化的数量获得外,关键问题还在于收率低、物料消耗大。
现在制备4,6-二羟基嘧啶的方法主要是直接以丙二酸二甲酯为基础原料与甲酰胺和碱金属醇化物反应制得(参见例如CN1214044A、CN1406934A、CN1175576A),主要有常压法(CN1214044A) 和加压法(CN1406934A、CN1175576A),但常压法实际收率低,收率最高为76.4%,加压法工业化难度大,收率最高为90.9%;同时,无论常压法还是加压法都存在产生废水较多的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4,6-二羟基嘧啶改进的合成方法,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采用常压反应,易于工业化生产,提高纯度的同时提高产品收率;
(2)减少废水的产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4,6-二羟基嘧啶的制备方法,其原料包括丙二酸二酯、甲酰胺和碱金属醇化物,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第一阶段反应
将有效量的部分丙二酸二酯、甲酰胺和有效量的全部碱金属醇化物的醇溶液按一定的投料比例及顺序投入反应釜内,在常压条件下进行反应;
步骤b.回收反应副产物
减压蒸馏回收反应副产物;
步骤c.第二阶段反应
将步骤a中有效量的剩余部分丙二酸二酯和甲酰胺按一定的投料比例及顺序投入反应釜内,在常压条件下进行二次反应;
步骤d.溶解
控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向反应完成后的物料中加入去离子水或(和)经过中和处理后的产品洗涤水,溶解反应生成的4,6-二羟基嘧啶钠盐;
步骤e.回收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9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型免洗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重组R型转氨酶、突变体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