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角度加工用的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9393.3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0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翠山;黄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港市铸钢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4 | 分类号: | B23Q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1183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工用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角度加工用的夹具,涉及铣床夹具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盘,限位盘固定有工作台的一侧面开有一圈限位孔,限位孔内配合有一个定位销,限位盘的另一侧面转动配合有轴承座,轴承座的一侧面开有一圈螺纹孔,定位销可与一个螺纹孔配合,轴承座的底端固定有定位板;限位盘与轴承座通过转轴连接。本发明通过限位盘与轴承座的配合,实现工作台角度的转换,通过定位销与螺纹孔的配合,确定工件的加工角度,代替了传统的角度垫铁,加快了工件多角度加工的速度,并提高了工件加工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铣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角度加工用的夹具。
背景技术
过去铣削各种角度时,就是将工件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用不同角度的垫块垫来铣削各种不同的角度,或者是磨削不同角刀具来加工不同角度,这样加工时间长,精度难以保证,装夹次数,多效率低,任意两个相对面的对称度较低,精度也达不到要求。
工件在铣削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定位,工件表面要求较高,且需要对不同的部位进行铣削加工,需要对工件进行多角度的转换,现有技术中的装夹工装一般都能够起到对工件定位的作用,但是不能够对工件进行角度调整,以达到满足铣削加工的要求,通常会对工件表面造成损伤,影响工件技术精度要求。并且采用多规格角度垫铁进行角度调整时存在一定误差,转换角度费工费时且装夹困难,主要问题是需要根据零件角度制作相应角度的角度垫铁,每转换一次角度都需要更换一种角度垫铁且从新装夹和找正一次;采用具有摆角铣头的设备可以加工此类零件,由于此类设备通常价格昂贵,一般厂商无力购买,且工时费高导致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角度加工用的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多角度加工用的夹具,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固定有工作台的一侧面开有一圈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配合有一个定位销,所述限位盘的另一侧面转动配合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一侧面开有一圈螺纹孔,所述定位销可与一个螺纹孔配合,所述轴承座的底端固定有定位板;限位盘与轴承座通过转轴连接;通过定位板将轴承座和工作台固定到龙门铣床上,用于加工大型矩形多角度零件;通过转轴连接,便于工作台的旋转,通过定位销与螺纹孔的配合,进行角度调整,通过一次固定实现零件的多角度加工,节省时间,确保加工精度;此夹具可以一次性装夹零件进行多角度旋转,省去了多规格角度垫铁的制作及多次调整角度时的安装找正。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一侧面固定有挡块;通过工作台上的挡板进行辅助定位,确保工件安装精确,避免加工时产生误差,影响零件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与定位板的连接部设有两个三角板,且两个所述三角板的间距与限位盘的直径相等;上述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轴承座和定位板固定连接,增加轴承座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的底表面开有两排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通过紧固螺栓与机床工作区固定连接;此夹具可独立安装在常规数控龙门铣床上,作为数控龙门铣床新增功能使用,不需要时可移除。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包括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锁紧螺栓确保角度调整准确,保证该工件加工的精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轴承座,便于工作台上工件的加工角度的调节,可根据工件加工的需要对工作台限位盘进行多次调节,以确保工件加工的角度准确;通过锁紧螺栓进行固定,确保工作台转动的角度精确,保证工件加工的精度,代替了传统的角度垫铁,加快了工件多角度加工的速度,并提高了工件加工的精度,节省资源;此夹具可以一次性装夹零件进行多角度旋转,省去了多规格角度垫铁的制作及多次调整角度时的安装找正。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港市铸钢厂有限公司,未经东港市铸钢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93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用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