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壳及应用该外壳的无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9622.1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2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郭芳铫;姜哲扬;陈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1Q1/22;H01Q1/52;H01Q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壳 应用 无线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壳及应用该外壳的无线装置,其中该无线装置包含一外壳及一阵列天线;该外壳配置一低反射结构;该阵列天线,设置于该外壳内,以及该低反射结构位于该阵列天线经波束扫描后的辐射范围内;其中,该低反射结构包含周期性排列的多个槽孔;通过本发明的无线装置的外壳的低反射结构设计,可有效降低无线装置因外壳造成的反射损耗,进而增强阵列天线的辐射效率与降低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壳及应用该外壳的无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该外壳的毫米波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资讯服务量的急遽成长,人们对通讯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下一世代(即第五代行动通讯,简称5G)的无线通信技术应满足高速率、高容量与高品质等运作需求。然而频宽要增加并不是很容易,因为目前常用的频谱已经非常壅挤,很难再找到尚未使用的大频带来满足所需要传输速率的要求。因此必须往更高频的(6GHz)频带去选择。为达到为来对5G的要求与展望,目前世界各研究组织与通讯研发大厂都将原有使用的无线微波(microwave)波段(即厘米波段,如2GHz与5GHz等频段)转移至较高频段(6GHz)的毫米波段。在此类频段中,由于无过度开发,单一系统频宽可较为宽阔(例如可达500MHz至2GHz),以有效提升数据传输容量与系统效能。另一优点为毫米波频段的波长小,前端元件易微型化。
在毫米波通讯应用上,外壳或装置外壳是一大挑战。这是由于毫米波波长与外壳厚度接近,易受外壳厚度与材料影响,产生反弹,造成能量衰减、旁波瓣生成与电磁干扰等问题。图1A~图1B是电磁波于阵列天线2与外壳1间作用示意图,其中,图1A为电磁波正向入射外壳1的示意图,图1B为电磁波斜向入射外壳1的示意图;当电磁波正向辐射与斜向入射外壳时,都会因为有外壳(绝缘介质)产生反射现象。主因为电磁波在穿透不同介质间时,在界面间可能产生阻抗不匹配,造成部分透射及部分反射的现象。此现象会使辐射能量受到损耗,另外反射信号还可能在移动装置内窜流,产生电磁相容的问题,造成别的电子器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为了减少因为外壳屏蔽造成辐射功率或能量的浪费,外壳的妥善设计是一重要课题,尤其应用毫米波频段以上。
绝缘材质的外壳在低频(sub-6GHz)中,由于厚度与波长相差甚远,所以过去在外壳屏蔽电磁波的问题较不明显;但来到毫米波频段(28~39GHz)时,电磁波最大可被外壳屏蔽5dB以上,能量损耗将十分显著。因此,本发明提出的改善方式,分别针对一般绝缘材料、玻璃、金属三种不同属性的介质材料的外壳,减少电磁波于界面反射而产生的能量损耗,进而增加辐射效率与降低功耗。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基础理论。图2是电磁波于三介质材料中传递的示意图。图2描述电磁波入射三介质材料的情形,其中包含二界面,分别为介于第一介质材料到第二介质材料之间,及第二介质材料到第三介质材料之间;第一介质材料的本质阻抗为η1,第二介质材料的本质阻抗η2,第三介质材料的本质阻抗为η3;d为第二介质材料的厚度(即为本发明中外壳的厚度);从第一介质材料到第二介质材料界面的输入阻抗Z2(0)可表示为
如要在界面无反射,即η1=Z2(0),又η1=η3=Z2(0),故只要
sinβ2d=0 (2)即成立。因此,
其中λg为电磁波于第二介质材料中的波长,λg可表示为
其中,εr为介质的介电常数,c为光速,f为电磁波的频率,因此,若能有效控制第二介质材料的厚度,则第二介质材料的效应(例如阻抗不匹配)可忽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96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稀土永磁体磁性能的方法
- 下一篇:遮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