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齿轮箱及风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1467.7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3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娇;张先江;龚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23;F16H57/029;F16H57/08;F03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箱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轮箱及风电设备,属于风力发电装置技术领域。该齿轮箱包括箱体和行星齿轮组,行星齿轮组包括齿圈、行星架、行星轮和太阳轮。通过在箱体上设置第一可视孔,监测设备能够通过第一可视孔获取齿圈和行星轮的啮合情况,并通过在箱体上设置第二可视孔、第一可视孔以及在行星架上设置第三可视孔,监测设备能够通过第二可视孔和第三可视孔、或者第一可视孔和第三可视孔获取太阳轮和行星轮的啮合情况。该齿轮箱不必开箱即可进行监测,有利于提高故障判断速率,降低故障判断成本,以及避免多次开箱对齿轮箱造成损坏。此外,该齿轮箱通过在第一可视孔和第二可视孔上分别设置第一视孔盖和第二视孔盖,保证了齿轮箱的密闭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箱及风电设备。
背景技术
风电设备是一种能够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新能源设备,随着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以及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近年来风电设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大兆瓦风电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风电设备内的齿轮箱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风电设备内的齿轮箱一般采用多个行星级齿轮组作为传动部件。由于齿轮箱结构设计具有局限性,因此当齿轮箱在运行时,监测人员很难或者根本无法利用内窥镜对齿轮箱内齿轮的啮合情况进行检查。如此导致,当齿轮箱发生诸如振动幅度大、噪音超标等失效情况时,监测人员只能对齿轮箱进行拆箱监测。进行拆箱检查以确定失效原因,不仅判断速度缓慢,导致风电设备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且多次拆箱会影响齿轮箱的装配精度,增加判断故障所需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箱,该齿轮箱可监测性强,便于监测人员利用监测设备进行内部齿轮啮合情况监测。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齿轮箱,包括:
箱体;
行星齿轮组,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齿圈、行星架、行星轮和太阳轮,所述齿圈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行星轮设置在所述太阳轮和所述齿圈之间,并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齿圈啮合,所述行星架的一端与所述行星轮的行星轮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太阳轮的太阳轮轴连接;
第一可视孔,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监测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可视孔,以获取所述齿圈和所述行星轮的啮合情况;
第二可视孔以及第三可视孔,所述第二可视孔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三可视孔设置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监测设备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可视孔和所述第三可视孔、或者所述第一可视孔和所述第三可视孔,以获取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行星轮的啮合情况;
所述第一可视孔上设有第一视孔盖,所述第二可视孔上设有第二视孔盖。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可视孔与所述齿圈和所述行星轮的啮合面正对设置;
和/或所述第三可视孔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行星轮的啮合面正对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行星齿轮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级行星齿轮组和第二级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组包括LSS齿圈、LSS行星架、LSS行星轮和LSS太阳轮,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组包括ISS齿圈、ISS行星架、ISS行星轮和ISS太阳轮,所述LSS行星架被配置为与动力设备传动连接,所述LSS太阳轮与所述ISS行星架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包括前箱体、中箱体和后箱体,所述前箱体、所述LSS齿圈、所述中箱体、所述ISS齿圈和所述后箱体依次连接并形成壳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前箱体和所述中箱体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可视孔。
作为优选,所述后箱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可视孔;
所述LSS行星架和所述ISS行星架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三可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14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