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雷达点云数据3D显示增强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1524.1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9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弢;廖文龙;黄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酷哇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雷达 数据 显示 增强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点云数据3D显示增强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M1:将各点云数据灰度值与3D邻域内点云数据灰度值进行平滑处理;步骤M2:利用平滑处理后点云数据灰度值计算伽马值;步骤M3:利用计算得到的伽马值做点云数据伽马变换,实现局部对比度有效调整。本发明可应用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3D显示,通过自适应调整局部对比度来显著改善点云数据3D显示的视觉效果,方便点云数据的视觉观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激光雷达点云数据3D显示增强方法。
背景技术
点云数据是指扫描资料以点的形式记录,每一个点包含三维坐标。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还包含强度信息,是激光扫描仪接收装置采集到的回波强度,此强度信息与目标的表面材质、粗糙度、入射角方向,以及仪器的发射能量,激光波长有关。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在3D显示时,每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确定点的具体位置,强度信息则转换为255级灰度值作为点的灰度值。由于场景中不同点云数据强度范围大,将强度值域范围转换到灰度值0~255范围显示,会导致局部区域对比度差,感兴趣特征不明显,影响整体视觉效果。例如,自动驾驶场景中一般交通标志牌区域点云强度达到100以上,部分材料反射率大距离很近的物体区域甚至达到200以上;而路面区域点云强度在10以下,车道线区域点云强度在20左右;如果按强度0~255范围映射到灰度值0~255范围显示,那么对于我们感兴趣的车道线区域与路面区域对比度将很差,不利于观察。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也有对强度值域范围进行部分截取,然后将截取部分转换到灰度值0~255范围显示,但这样会导致显示时部分点云数据(强度超出截取部分)丧失对比度。例如,上述例子中点云数据截取强度0~40范围,此时车道线区域与路面区域对比度优,但交通标志牌区域将丧失对比度。
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提出的增强方法——局部伽马校正方法,能自适应调整局部对比度,输出增强后的点云数据255级灰度值,视觉效果显著改善。
专利号:110346808A(申请号:201910635164.4)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包括:接收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利用预设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操作,获得处理后的点云数据;输出处理后的点云数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雷达点云数据3D显示增强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激光雷达点云数据3D显示增强方法,包括:
步骤M1:将各点云数据灰度值与3D邻域内点云数据灰度值进行平滑处理;
步骤M2:利用平滑处理后点云数据灰度值计算伽马值;
步骤M3:利用计算得到的伽马值做点云数据伽马变换,实现局部对比度有效调整。
优选地,所述步骤M1包括:
步骤M1.1:遍历所有点云数据,以点云数据为中心,按固定半径生成球体区域,区域内的点云数据作为点云数据的3D邻域内点云数据;将点云数据和3D邻域内点云数据的灰度值做平滑处理,得到平滑后的点云数据的灰度值;
平滑处理包括高斯平滑和均值平滑。
优选地,所述步骤M2包括:遍历所有点云数据,以平滑后的点云数据灰度值作为输入,对点云数据并进行伽马值计算,输出每个点云数据对应的伽马值;
所述伽马值计算方法:
γ[i,j,k]=2[(Gray[i,j,k]-128)/128] (1)
其中,γ表示伽马值;[i,j,k]代表三维坐标;Gray[i,j,k]代表平滑后灰度值。
优选地,步骤M3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酷哇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酷哇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1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