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2094.5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6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杜庆五;李玉华;孙爱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水中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3;A23K50/80;A23K10/18;A23K10/30;A61K36/744;A61K36/488;A61K31/165;A61K31/4164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吕娟 |
地址: | 2124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害 鲟鱼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包括修建鱼池、放养鱼苗、饲喂管理、水质管理及病虫害控制等步骤。通过修建隔离池将病鱼及时挑出隔离饲养,并主要通过中药成分治疗及防止鱼病;同时在鲟鱼饲料中添加中药成分和有益菌群,进一步提高鲟鱼的抵抗力及抗病性,避免鲟鱼生病的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环境效益及食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体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农药及抗生素的滥用,使水产养殖的物体内富集大量的有毒物质及抗生素类成分。这些成分最终都流向餐桌,进入人体,给人体健康带来难以预测的潜在危害。
鲟鱼是一种具有食用、营养、滋补、保健、药用和观赏等重要经济价值及科学研究价值的古老鱼类。鲟鱼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北美洲东海岸和环绕北太平洋的东西两岸。近些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等因素,使鲟鱼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有些鲟鱼种类甚至濒临灭绝。为了挽救濒危鲟鱼及满足了市场需求,人工养殖鲟鱼成了市场鲟鱼的“主力军”。鲟鱼个体大,生长速度比较慢,寿命也很长,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环境对鲟鱼的影响非常大。为了让鲟鱼棉受到各种鱼病的侵害及提高鲟鱼的成活率和产量,在饲养过程中会在水体中或饲料中加入各种抗生素或添加剂,在存在鱼病的情况下还会实用大量的鱼药,这不仅污染环境,还使得市场上作为食材的鲟鱼存在危害性,这背离了鲟鱼营养、药用、滋补、保健的初衷,成为一种隐形的“毒药”。
发明内容
为了保证鲟鱼营养及其药用、滋补、保健的价值,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在保证鲟鱼健康生长的同时,养殖过程中不施任何农药及抗生素,保证鱼体健康安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修建鱼池:修建水泥池作为鲟鱼养殖池和隔离池,所述隔离池便于将病鱼隔离饲养;所述养殖池和隔离池均设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配有水车式增氧机;所述隔离池内还配有浸药仓,便于将治疗鱼病的药品浸泡释放到隔离池中,以治疗病鱼;所述养殖池面积不小于60m2,池深不小于2.3m;
2)放养鱼苗:在步骤1)中所述的养殖池中加水深70~80cm,选择优质健康、无病无伤,体长20~30cm或体重150~200g的鲟鱼苗放入养殖池中,放养的密度为8~15kg/m2;
3)饲喂管理: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第三天开始饲喂,前3~5天每次投喂饲料量为鲟鱼体重的1%,每天投喂5次,随后逐渐加大投喂的饲料量,至每次投喂饲料量为鲟鱼体重的5%时,减小投喂次数,每天投喂3~4次;
4)水质管理: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的第二天开始加水,每天加深10~15cm,使池中水深保持在1.8~2.2m;期间每7~10天采用小进小排的方式换水一次,同时保持水体pH值为7~8,透明度为30cm以上,水体溶氧量为5.5mg/L以上;
5)病虫害控制: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每天巡检养殖池,及时发现患病的鲟鱼,及时捕捞出投放到隔离池中进行隔离饲养,并在养殖池中泼洒药草浸出液。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1)中,所述的养殖池为直径为8~10米的圆形池,池周边设有环形饲料台,池内壁设有15度的坡降;所述配设的水车式增氧机为1~2台,且在使用前经过消毒处理。
优选的,所述隔离池为直径3~5米的圆形池,池深为1.5~2m;所述浸药仓位于进水口处。
优选的,所述浸药仓内的治疗鱼病的药品包括中药部分和西药部分;所述中药部分为主要部分,包括金银花、三七、黄芪、白术、防风、葛根、藿香、黄连、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龙胆草;所述西药部分包括氟苯尼考和甲硝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水中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水中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20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上下料装置的自动点钻机
- 下一篇:一种复合胶合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