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模组及加热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2332.2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3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定庚;赖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黄寿华 |
地址: | 51600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感应 加热 模组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模组及加热设备,该电磁感应加热模组包括电磁感应线圈以及加热控制电路,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包括位于同一线圈上的两段电磁感应线段,所述电磁感应线段沿着同一线圈走向依次设置;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两组半桥驱动开关,与两段所述电磁感应线段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并与电源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电磁感应线段的工作;控制模块,与所述半桥驱动开关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用于单独驱动每一所述半桥驱动开关进行开关状态切换;以及谐振电容,与每一所述电磁感应线段连接以构成谐振电路。上述方案可以在同一电磁感应线圈范围内实现对受热体不同区域进行单独或协同加热控制,提高设备在控制加热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加热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加工和热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模组及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电磁感应的加热方案广泛应用于各个热加工领域,具有安全、加热效率高等特点。
现如今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案的加热设备,通常是通过在待加热器具下方安置一个电磁感应线圈,以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对待加热器具进行加热。但是只采用一个电磁感应线圈的方式只能对同一局部范围进行加热,难以使被受热体整体均匀加热,控制方式较为不灵活,且加热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不同,影响整体的加热效果。
而在另一些采用多个电磁感应线圈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配置有多个独立放置在不同部位的电磁感应线圈进行加热控制,但因为其线圈结构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限制,使其结构较为复杂,且占用空间较大,影响了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模组及加热设备,可以提高设备在控制加热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加热均匀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模组,包括电磁感应线圈以及加热控制电路,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包括位于同一线圈上的两段电磁感应线段,所述电磁感应线段沿着同一线圈走向依次设置;
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
两组半桥驱动开关,与两段所述电磁感应线段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并与电源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电磁感应线段的工作;
控制模块,与所述半桥驱动开关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用于单独驱动每一所述半桥驱动开关进行开关状态切换;以及
谐振电容,与每一所述电磁感应线段连接以构成谐振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两段所述电磁感应线段之间形成一公共端,所述公共端位于相邻的两段电磁感应线段的连接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端包括正电源端以及负电源端;
所述谐振电容连接到所述公共端与负电源端之间,和/或连接到所述公共端与正电源端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感应线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磁感应线段以及第二电磁感应线段,所述半桥驱动开关包括第一半桥驱动开关以及第二半桥驱动开关,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可单独驱动的第一驱动端与第二驱动端;
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驱动端与第一半桥驱动开关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驱动端与第二半桥驱动开关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半桥驱动开关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电磁感应线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半桥驱动开关与所述第二电磁感应线段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感应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感应线段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所述谐振电容接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感应线段以及第二电磁感应线段的绕线方向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感应线段与所述第一半桥驱动开关的驱动端之间具有第一接线端;
所述第一电磁感应线段与第二电磁感应线段的公共端具有第二接线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学院,未经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23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