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耳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3465.1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4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宫文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森源菌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21249 大连优路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春昕 |
地址: | 1164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料 银耳栽培 银耳 杂木屑 灭菌 接种 拌匀 碳酸钙 出耳管理 人工栽培 天然原料 温度保持 菌丝体 种植袋 发菌 管控 加湿 扩穴 麦皮 米糠 全袋 增氧 装袋 装入 配制 通风 保证 环节 培育 | ||
一种银耳栽培方法,包括:(1)配制培养料,杂木屑培养料杂木屑75‑80%,麦皮或米糠15‑25%,糖1%,碳酸钙0.8‑1.3%,拌匀,含水量掌握55%‑65%;(2)装袋,拌好的培养料必须抓紧时间装入种植袋;(3)灭菌,高压100℃灭菌,保持14‑16小时;(4)接种,按常规方法接种;(5)发菌,温度保持23‑26℃下培养25~30天,菌丝体就可长满全袋;(6)出耳管理,扩穴增氧、喷水加湿、通风。本发明的银耳栽培方法,采用天然原料作为培养料,并且在培育的各个环节中对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严格管控,在保证高产量的同时保证了银耳的质量和口感,对人工栽培银耳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银耳又名白木耳,雪耳,形似牡丹,色白如银,肉质滑嫩,风味独特,所以被誉为是大自然赐给民间的美食,在历史上曾被列为“宫庭贡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名特产品之一。近年来已成为千家万户“菜蓝子”中的山珍美味。它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较好的医疗功能,因此被誉为是“刚矛相济,药膳同功”的“绿色保健食品”。
银耳,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品,它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名特产品之一,现已成为国内亿万民众喜欢食用的菇类菌种。长期以来银耳依靠野生采集和木头栽培的,产量极低,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后来福建省古田县首创了以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等为原料,进行室内多层次立体栽培,这样使单产提高了10倍,并且使生产周期缩短四分之三。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人工培育银耳高产量的同时保证质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耳栽培方法。
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银耳栽培方法,包括:
(1)配制培养料,杂木屑培养料杂木屑75-80%,麦皮或米糠15-25%,糖1%,碳酸钙0.8-1.3%,,拌匀,含水量掌握55%-65%;
(2)装袋,拌好的培养料必须抓紧时间装入种植袋;
(3)灭菌,高压100℃灭菌,保持14-16小时;
(4)接种,按常规方法接种;
(5)发菌,温度保持23-26℃下培养25~30天,菌丝体就可长满全袋;
(6)出耳管理,扩穴增氧、喷水加湿、通风。
所述步骤(1)中,杂木屑培养料杂木屑78%,麦皮或米糠20%,糖1%,碳酸钙1%。
所述步骤(5)中,当菌丝长满袋后,温度应控制在20-22℃之间,加强通风,增加光照,刺激原基分化。袋壁上出现少量耳芽时入就要及时开洞,增加通气。
所述步骤(5)中,3-4天菌丝萌发并长入培养料,将温度降到20℃,15-20天后菌丝就长到瓶子或袋子的一半以上,温度降到18-20℃,并加强通风换气,每天1-2次。
本发明的银耳栽培方法,采用天然原料作为培养料,并且在培育的各个环节中对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严格管控,在保证高产量的同时保证了银耳的质量和口感,对人工栽培银耳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银耳栽培方法,包括:
(1)配制培养料,杂木屑培养料杂木屑78%,麦皮或米糠20%,糖1%,碳酸钙1%,拌匀,含水量掌握55%-65%;
(2)装袋,拌好的培养料必须抓紧时间装入种植袋;
(3)灭菌,高压100℃灭菌,保持15小时;
(4)接种,按常规方法接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森源菌业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森源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34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