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碱用精制液体盐联产精制盐和无水硝的新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4020.5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7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赵营峰;陈留平;冷翠婷;朱旭初;徐敏;张志平;李文华;陈卫;郝剑波;李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3/08 | 分类号: | C01D3/08;C01D3/14;C01D5/06;C01D5/10;C01D5/1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碱用 精制 液体 联产 无水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液体盐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制碱用精制液体盐联产精制盐和无水硝的新制备工艺。本发明先采集原卤,先将原卤进行微滤,然后将滤后的卤水经纳滤膜分离,分离得到高硝水和低硝水,向低硝水中加入烧碱(NaOH)和纯碱(Na2CO3)进行反应,反应后超滤膜过滤去除钙镁泥,收集得精制盐水,向高硝水中加入石灰进行一级反应,然后一级反应后再通入烟道气,进行二级反应,二级反应后投入MVR蒸发器中制得精制盐和无水硝。本发明在采用更简易的工艺流程完成对卤水的联制的同时还能在保证优异除杂质效果,大大节省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碱用精制液体盐的新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盐耗大都以液体形式提供,据统计,液体盐在工业用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美国、法国、英国分别为63%、72%和60%,而化工用盐则几乎全部使用液体盐,美国达到97%。而我国液体盐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仅占全国工业用盐的20%不到,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
2018年,烧碱用原盐主要以固体盐为主,占72.4%,掺卤或全卤占27.6%(掺卤19.1%,全卤占8.5%),说明全卤制碱正逐步取代固体盐成为未来盐水发展的趋势。
据调研报告显示,烧碱行业盐水精制工艺中,膜法盐水精制占94.7%,膜法脱硝占68.4%,化学法脱硝(如钡法)占10%,双膜法液体盐精制技术正逐步被推广、应用。随着两碱对液体盐的需求逐渐增加,在制盐行业中,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生产和销售制碱用精制液体盐,由于制盐与两碱行业的不同,对盐水指标要求不同,制备盐水的工艺不尽相同。在制盐行业中,一般卤水净化制备液体盐工艺,采用石灰烟道气法或两碱法除钙镁,对于其他杂质,比如:硫酸钠、硫酸钙,都在制盐过程中采用盐硝联产、盐钙联产等工艺分离出来。因盐水中含有硫酸根杂质,同时,因制盐精卤正常采用间隙法,添加絮凝剂重力沉降法固液分离,部分采用沙滤或管式过滤器过滤,部分上层清液直接使用,直接外卖给制碱企业是不实用或无市场需求,所以满足离子膜制碱用盐水需求,必须寻求新的盐水工艺(如附图2原工艺)。
现有盐厂制备制碱用盐水都借鉴了制碱行业的盐水工艺,采用两碱连续法除钙镁,精卤加水稀释至不饱和或接近饱和的盐水进入纳滤脱硝系统,双膜法制得的精制盐水外卖给两碱行业。该工艺虽可满足制碱需求,但工艺拢长,且纳滤出来的高硝盐水需要采用冷冻热融蒸发工艺,不仅工艺路线复杂,而且制硝能耗高,投资大。(如附图3工艺)
如在CN201110397331.X原卤脱硝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中,也是先将原卤去除钙离子和/或镁离子,然后再采用纳滤膜脱硝装置将已去除钙离子和/或镁离子的原卤进行除硫酸根离子操作。
原卤纳滤与精卤或淡盐水纳滤,盐水的组分不同,主要见表1,从表1中可知,原卤和精卤相对于淡盐水,主要是含盐量氯化钠低了100g/L左右,而且淡盐水是经过二次精制的,杂质离子含量较原卤和精卤要低得多,所以淡盐水纳滤时,不存在其他杂质离子对纳滤膜结垢、堵塞的现象。原卤与精卤相比,氯化钠含量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杂质离子含量是相差较大,一个是净化过的,杂质离子少,原卤是未净化的,只是除SS,藻类、菌类而已,对于离子未变化,原卤中杂质离子为多少还是多少,是通过纳滤来去除的。在这些离子中在截留二级或多价离子的过程中,浓度会提高,随着高浓度水的不断提高,会有Ca2SO4,SrSiO3、CaSiO3等沉淀析出,堵塞纳滤膜膜孔,所以正常情况是不直接采用原卤纳滤,而是把除硫酸根之外的其他杂质去除后,再纳滤脱除硫酸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40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