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4207.5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4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娟;唐荣芝;张世明;舒维;周柯;罗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18 | 分类号: | C08L27/18;C08K9/06;C08K7/18;C08J5/18;C09K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寸 稳定 导热 聚四氟乙烯 薄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其特征是:按40%~50%聚四氟乙烯树脂、40%~50%表面处理导热粉体材料和10~20%成型助剂的质量百分比例将聚四氟乙烯树脂、表面处理导热粉体材料和成型助剂混合均匀配制成的混合物料,在温度50℃~60℃的烘箱中进行12h~24h熟化,然后在压力25~50MPa、温度330~370℃下的制膜模具中模压烧结,再以50℃/min的降温速度降温到室温而得到的厚度为250~500μm的聚四氟乙烯薄片,即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
所述表面处理导热粉体材料是将100质量份球形α相三氧化二铝粉与5~10质量份氟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后,放置24h,再置于温度240℃~260℃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然后粉碎成粉而制成的表面处理导热粉体材料;
所述氟硅烷偶联剂是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一种;
所述成型助剂是200#溶剂油。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其特征是:所述球形α相三氧化二铝粉体是质量百分比为30%~40%平均粒径为2μm的球形α相三氧化二铝粉体、35%~40%平均粒径为30μm的球形α相三氧化二铝粉体和25%~30%平均粒径为100μm的球形α相三氧化二铝粉体的混合物。
3.按权利要求1所述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其特征是:所述聚四氟乙烯树脂为悬浮聚合而成的聚四氟乙烯的微粉,粒径为20~100μm。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其特征是:所述聚四氟乙烯树脂是100目的聚四氟乙烯树脂,所述表面处理导热粉体材料是100目的表面处理导热粉体材料。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其特征是:所述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的导热率为0.8~1.2W/m·k、在20℃~200℃温度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为0.3×10-4/℃~0.6×10-4/℃,可满足覆铜板的加工要求。
6.一种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为:
a、配制混合物料:
将100质量份球形α相三氧化二铝粉与5~10质量份氟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后,放置24h,再置于温度240℃~260℃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然后粉碎成粉,制成表面处理导热粉体材料,备用;
按40%~50%聚四氟乙烯树脂、40%~50%表面处理导热粉体材料和10~20%成型助剂的质量百分比例将聚四氟乙烯树脂、表面处理导热粉体材料和成型助剂混合均匀,配制成混合物料,在10℃~15℃温度下贮存备用;
所述氟硅烷偶联剂是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一种;
所述成型助剂是200#溶剂油;
b、模压烧结:
将混合物料置于温度50℃~60℃的烘箱中进行12~24h熟化,然后将熟化的混合物料加入到温度为10℃~15℃的制膜模具中,以5MPa/min的升压速度,将压力升到25~50MPa,保压5~10min后再将模具温度以1~2℃/min的升温速度升高到320℃~340℃,保温30min~60min后,再以1~2℃/min的升温速度升到360~370℃,保温1h后以50℃/min的降温速度降温到室温,再卸压,取出厚度为250~500μm的聚四氟乙烯薄片,即制得的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
7.按权利要求6所述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球形α相三氧化二铝粉体是质量百分比为30%~40%平均粒径为2μm的球形α相三氧化二铝粉体、35%~40%平均粒径为30μm的球形α相三氧化二铝粉体和25%~30%平均粒径为100μm的球形α相三氧化二铝粉体的混合物。
8.按权利要求6或7所述尺寸稳定导热聚四氟乙烯薄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聚四氟乙烯树脂为悬浮聚合而成的聚四氟乙烯的微粉,粒径为20~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420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绳索驱动三自由度柔性关节刚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打叶刀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