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类油层化学驱低注量高节流低粘损分层注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5437.3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周万富;李海成;韩宇;刘崇江;宋兴良;王玲;高光磊;王晶;李建云;王丽娟;唐俊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张海霞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层 化学 驱低注量高 节流 低粘损 分层 注入 装置 | ||
1.一种三类油层化学驱低注量高节流低粘损分层注入装置,它由双偏孔偏心分注装置(10)、内流式压力调节堵塞器(30)和外流式压力调节堵塞器(60)组成;
其特征在于:双偏孔偏心分注装置(10)由上接头(1)、“O”形密封圈(2)、上连接套(3)、扶正体(4)、双偏孔主体(5)、导向体(6)、转换接头(7)、螺栓(8)、下接头(9)组成,其中上接头(1)与上连接套(3)上端的螺纹连接,并通过“O”形密封圈(2)密封,上连接套(3)的下端与双偏孔主体(5)的上端螺纹连接,并通过“O”形密封圈(2)密封,双偏孔主体(5)的下端与转换接头(7)的上端螺纹连接,并通过“O”形密封圈(2)密封,双偏孔主体(5)的内壁开有进液孔,双偏孔主体(5)的侧壁开有出液孔,转换接头(7)的下端与下接头(9)螺纹连接,扶正体(4)的下端与双偏孔主体(5)端部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导向体(6)设置在转换接头(7)的内部,导向体(6)的下端与转换接头(7)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
内流式压力调节堵塞器(30)由打捞杆(31)、压盖(32)、“O”形密封圈(2)、压簧(33)、支撑座(34)、凸轮(35)、凸轮轴(36)、内流式压力调节元件(37)、下堵头(38)组成;其中打捞杆(31)的下端设置在支撑座(34)的上端内,压盖(32)套设在打捞杆(31)的外侧并与支撑座(34)的上端螺纹连接,打捞杆(31)的下端与压盖(32)之间设有压簧(33),压盖(32)与支撑座(34)之间通过“O”形密封圈(2)密封防松扣,凸轮(35)通过凸轮轴(36)固定在支撑座(34)的壁上,支撑座(34)的壁上设有“O”形密封圈(2)沟槽,支撑座(34)下端与内流式压力调节元件(37)的上端螺纹连接,内流式压力调节元件(37)的下端与下堵头(38)螺纹连接,内流式压力调节元件(37)的外侧设有“O”形密封圈(2)沟槽,下堵头(38)的外壁设有“O”形密封圈(2)沟槽,内流式压力调节元件(37)的上端开有进液孔,进液孔与双偏孔偏心分注装置(10)的双偏孔主体(5)进液孔位置相对,压力调节元件(37)的下端开有出液孔;
外流式压力调节堵塞器(60)由打捞杆(31)、压盖(32)、“O”形密封圈(2)、压簧(33)、支撑座(34)、凸轮(35)、凸轮轴(36)、外流式压力调节元件(61)、下堵头(38)组成;其中打捞杆(31)的下端设置在支撑座(34)的上端内,压盖(32)套设在打捞杆(31)的外侧并与支撑座(34)的上端螺纹连接,打捞杆(31)的下端与压盖(32)之间设有压簧(33),压盖(32)与支撑座(34)之间通过“O”形密封圈(2)密封防松扣,凸轮(35)通过凸轮轴(36)固定在支撑座(34)的壁上,支撑座(34)的壁上设有“O”形密封圈(2)沟槽,支撑座(34)下端与外流式压力调节元件(61)的上端螺纹连接,外流式压力调节元件(61)的下端与下堵头(38)螺纹连接,下堵头(38)的外壁设有“O”形密封圈(2)沟槽;
内流式压力调节堵塞器(30)和外流式压力调节堵塞器(60)分别置于双偏孔偏心分注装置(10)的双偏孔主体(5)的偏孔内;
内流式压力调节元件(37)由多个内流式节流单元M组成,外流式压力调节元件(61)由多个外流式节流单元N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类油层化学驱低注量高节流低粘损分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流式压力调节元件(37)的外径D2为18mm~19mm,内流通道的直径为2mm~8mm,节流单元M的数量为1-15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类油层化学驱低注量高节流低粘损分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流式压力调节元件(61)的外径D1为17mm、17.5mm、18.0mm、18.5mm,节流单元N的数量为1-1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54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