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井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及生产井的连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6343.8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9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舟波;陈培培;曾宪斌;葛奇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40 | 分类号: | G01V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安伟 |
地址: | 0650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井 轨迹 获取 方法 连通 | ||
1.一种生产井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注水井分段压裂过程中产生第2至第N条压裂裂缝时生成的微地震尾波信号,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根据产生第L条压裂裂缝时生成的微地震尾波信号获取第L-1条压裂裂缝的反射波场;
对所述第L-1条压裂裂缝的反射波场进行纵横波分离;
在检波点处将分离后的纵横波逆时投射回三维速度模型,其中,所述检波点为检波器在所述三维速度模型中的映射点;
对投射形成的纵横波的反传波场进行数值处理得到空间域的三维数据体成像结果;
根据所述三维数据体成像结果获取第L-1条压裂裂缝的空间形态分布数据,并获取第1至N-1条压裂裂缝的空间形态分布数据,L为大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根据第1至N-1条压裂裂缝的空间形态分布数据获取第1至N-1条压裂裂缝的连通点坐标;
根据所述第1至N-1条压裂裂缝的连通点坐标获取生产井的井身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L-1条压裂裂缝的反射波场进行纵横波分离包括:
利用极化分析方法对第L-1条压裂裂缝的反射波场进行纵横波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投射形成的纵横波反传波场进行数值处理得到空间域的三维数据体成像结果包括:
利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对投射形成的纵横波反传波场进行数值处理得到空间域的三维数据体成像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产生所述第N条压裂裂缝后,停泵期间得到的微地震尾波信号;
根据产生所述第N条压裂裂缝后,停泵期间得到的微地震尾波信号进行微地震逆时成像处理,以获取所述第N条压裂裂缝的空间形态分布数据;
根据第N条压裂裂缝的空间形态分布数据获取第N条压裂裂缝的连通点坐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1至N-1条压裂裂缝的连通点坐标,获取生产井的井身轨迹包括:
根据第1至N-1条压裂裂缝的连通点坐标,以及第N条压裂裂缝的连通点坐标,获取生产井的井身轨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条压裂裂缝的连通点的数目为两个,且所述两个连通点分别设置于所述注水井的两侧;
所述根据第1至N条压裂裂缝的连通点坐标,获取生产井的井身轨迹包括获取两口生产井的井身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裂缝的空间形态数据包括压裂裂缝的缝长、缝高、倾角和走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点在所述压裂裂缝长轴上距裂缝边缘内侧10至50米之间。
9.一种生产井的连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钻探注水井和监测井,并在所述监测井中设置检波器;
对所述注水井进行分段压裂,以产生N条压裂裂缝,并利用检波器检测产生N条压裂裂缝时生成的微地震尾波信号;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生产井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获取生产井的井身轨迹;
根据所述生产井的井身轨迹进行钻探形成生产井,所述注水井与所述生产井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63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