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河道漂浮垃圾清理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6504.3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2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廖丰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火平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绘聚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河道 漂浮 垃圾 清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河道漂浮垃圾清理机,包括清理机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带传动机构、动力装置、垃圾传送装置和固定漂浮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塑料齿轮、真空塑料管道和不锈扇叶,所述塑料齿轮固定安装在真空塑料管道中间,所述不锈扇叶设置在塑料齿轮的下方,且不锈扇叶通过轴杆固定在设在塑料齿轮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垃圾传送装置固定在河面与动力装置外围,所述固定装置由固定连杆与塑料齿轮相连接,本发明充分利用水能转换为机械能,不需要利用任何电能、人力、物力,自动把河面上漂浮的垃圾统一收集到指定区域,实现了成本低、效果好的河面漂浮垃圾清理,实用性强,安装简易,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垃圾清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河道漂浮垃圾清理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生态环境受到垃圾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威胁,成为影响水生态环境和工程面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靠近城市和村庄的河道、提防,主要都是乱投放垃圾所带来的威胁,而且人们环境保护观念意识淡薄,经常向河道两岸倾倒生活垃圾,致使河道污染严重,河水污浊,而且河流具有流动性,使污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上游遭受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目前,自动化的河道清理机逐渐问世及投入使用,但是传统的河道清理机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实用性一般,制造成本、维护成本、运行成本较高,安装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河道漂浮垃圾清理机,具备全自动河道漂浮垃圾清理的优点,解决了人工清理河道漂浮垃圾浪费了大量体力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河道漂浮垃圾清理机,包括清理机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带传动机构、动力装置、垃圾传送装置和固定漂浮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塑料齿轮、真空塑料管道和不锈扇叶,所述塑料齿轮固定安装在真空塑料管道中间,所述不锈扇叶设置在塑料齿轮的下方,且不锈扇叶通过轴杆固定在设在在塑料齿轮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垃圾传送装置固定在河面与动力装置外围,所述固定装置由固定连杆与塑料齿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塑料齿轮的为ABS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利用水能转换为机械能,不需要利用任何电能、人力、物力,自动把河面上漂浮的垃圾统一收集到指定区域,再通过一个带传动机构收集垃圾,运送到垃圾收集处,实现了成本低、效果好的河面漂浮垃圾清理。
2.本发明通过将产品构造从简化、实用化,固定装置由固定连杆与塑料齿轮相连接,垃圾传送装置固定在河面与齿轮装置外围,具有安装简易,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塑料齿轮、2真空塑料管道、3不锈扇叶、4垃圾传送装置、5固定连杆、6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河道漂浮垃圾清理机,包括清理机主体6,所述主体6上设有带传动机构、动力装置、垃圾传送装置4和固定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塑料齿轮1、真空塑料管道2和不锈扇叶3,所述塑料齿轮1固定安装在真空塑料管道2中间,所述不锈扇叶3设置在塑料齿轮1的下方,且不锈扇叶3通过轴杆固定在设在在塑料齿轮1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垃圾传送装置4固定在河面与动力装置外围,所述固定装置由固定连杆5与塑料齿轮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火平,未经熊火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6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健骨汤配方
- 下一篇:一种宽温度适应性平行光管反射镜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