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丹氧化炉出料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7326.6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3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强;朱管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骏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F27D17/00;C01G2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6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丹 氧化 炉出料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红丹氧化炉出料冷却装置,包括关风机、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换热器、引风机和冷却塔,冷却塔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和出风口,关风机安装于冷却塔的进料口上,冷却塔内设有冷却帽、冷却板和温度计,冷却帽与引风机连接,冷却板与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连接,出风口通过气体管道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通过气体管道与引风机连接,出料口上还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分别与关风机、引风机和温度计电连接,控制面板上可显示温度计所测的温度,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冷空气吹散降温,然后经两层冷却板的降温后,实现了余热的利用,并避免了生产过程中产生扬尘,给工作人员造成职业病,且装料口处能够定量出料,便于包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丹氧化炉出料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属于红丹氧化炉出料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红丹氧化炉是红丹生产的主要设备,红丹氧化炉工作时的炉温在500℃左右,由红丹氧化炉生产的氧化后的红丹粉的初始温度也在500℃左右。此时氧化后的红丹粉的温度较高,无法进行包装,且氧化后的红丹粉的热量无法被充分的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红丹氧化炉出料冷却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红丹氧化炉出料冷却装置,包括关风机、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换热器、引风机和冷却塔,所述的冷却塔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关风机安装于冷却塔的进料口上,所述的冷却塔内的上部设有冷却帽,所述的冷却帽通过冷风管道与引风机连接,所述的冷风管道的出风口垂直向上,且位于冷却塔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的引风机位于冷却塔的外部,所述的冷却帽的下方的冷却塔的塔壁上设有上层挡圈和下层挡圈,所述的上层挡圈和下层挡圈之间的距离为150cm,所述的上层挡圈和下层挡圈上分别安装有冷却板,所述的冷却板分别通过水管一和水管二与冷却塔外部的冷却管道连接,所述的冷却板分别通过热管一和热管二与冷却塔外部的出水管道连接,所述的冷却管道通过三通阀与进水管道和水管三连接,所述的上层挡圈上的冷却板下方还安装有筛网,所述的下层挡圈下方的冷却塔塔壁上还设有出风口和温度计,所述的出风口处设有滤网,所述的温度计和出风口与下层挡圈之间的距离为120cm,所述的出料口设置于出风口的下方,所述的出风口通过气体管道与换热器连接,所述的换热器通过气体管道与引风机连接,所述的换热器还与水管三和出水管道连接,所述的出料口上还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分别与关风机、引风机和温度计电连接,所述的控制面板上可显示温度计所测的温度,所述的控制面板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帽包括锥形帽体、导风锥和连接架,所述的导风锥设置于锥形帽体的锥顶内,所述的连接架将锥形帽体固定在冷风管道的出风口上,所述的导风锥位于冷风管道出风口中心处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管道上还设有流量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板由承重圈和降温管构成,所述的承重圈为中空结构,所述的筛网为倒锥形,安装于承重圈的底部,所述的承重圈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一侧的承重圈与出水口一侧的承重圈之间被隔断块隔断,所述的降温管的两端分别安装于进水口一侧和出水口一侧的承重圈上,所述的降温管在承重圈内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板的承重圈下表面还安装有振动器,所述的振动器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出料口的下端还连接有拨料机,所述的拨料机包括壳体、电机和拨料桨,所述的电机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的拨料桨位于壳体内,所述的拨料桨安装于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的电机安装于壳体的顶部,所述的拨料桨为扇形块,所述的拨料桨为两个,所述的拨料桨对称设置在电机转轴的两侧,所述的拨料桨之间形成两个装料区,所述的出料口安装于其中一个装料区上方的壳体上,所述的另一个装料区的壳体上安装有装料口,所述的装料口上还安装有除尘罩,所述的除尘罩通过气体管道与出料口连通,所述的除尘罩还通过气体管道与引风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装料口还内设置有上下两层纵横交错的挡料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骏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骏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7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泡制品
- 下一篇:一种化工制药用提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