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光油墨、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8227.X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赵治亚;肖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7 | 分类号: | C09D11/107;C09D11/102;C09D11/03;C09D11/037;C09K11/02;C09K1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墨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光油墨,包括,树脂基体100份、蓄光颜料50‑75份、有机膨润土0.5‑2.0份、聚酰胺蜡1.5‑2.0份、稀释剂30‑70份、固化剂5‑10份。本发明通过配方设计得到了一种具有触变结构的蓄光油墨,该蓄光油墨在静止状态时,粘度大,可有效防止蓄光颜料沉降,而当油墨需要印刷使用时,通过施加一定的剪切力,粘度瞬间降低,有利于油墨的印刷或喷涂。本发明中的蓄光油墨性能稳定、自发光效果好、能够贮存1年以上,有效解决了现有蓄光油墨中蓄光颜料因长时间贮存导致的沉降或团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光油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沉降的蓄光油墨、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蓄光油墨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油墨,该油墨在太阳光、紫外线或可见光线照射下,其内部的蓄光材料外层电子受激发发生电子跃迁,将光能转化为内能,进而储存光能,当其处于黑暗环境中时,其储存的光能将缓慢释放,并发出明亮的可见光,实现自发光效果。
目前,蓄光油墨多是直接在油墨体系中添加蓄光颜料以实现自发光效果。然而,现有的蓄光颜料主要成分为颗粒状无机材料,其相对密度较大,与油墨中其它有机物相容性差,在制备蓄光油墨时,蓄光颜料颗粒极容易发生沉降,导致蓄光效果变差,储存周期短;增加油墨的粘度可有效防止颜料颗粒的沉降,但油墨的粘度太大,例如大于3000mPa·s,,其印刷工艺性将受到严重影响,极大的限制蓄光油墨的应用与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蓄光油墨,包括,树脂基体100份、蓄光颜料50-75份、有机膨润土0.5-2.0份、聚酰胺蜡1.5-2.0份、稀释剂30-70份、固化剂5-10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光颜料为改性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颜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光颜料为钛酸酯改性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颜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基体包括丙烯酸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聚酰胺、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光油墨还包括1-5份有机硅氧烷和/或聚醚树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化剂包括异氰酸酯和/或光引发固化剂。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蓄光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改性蓄光颜料;S2:将树脂基体、有机膨润土、聚酰胺蜡、改性蓄光颜料、稀释剂和固化剂按预设工艺和配比进行混合得到蓄光油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基体:蓄光颜料:有机膨润土:聚酰胺蜡:稀释剂:固化剂为100:50-75:0.5-2.0:1.5-2.0:30-70:5-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改性蓄光颜料为钛酸酯改性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颜料,其制备方法包括,S3:将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颜料加入溶剂中溶解,配置质量分数为20%-30%的悬浮液;S4:向上述悬浮液中加入预设配比的钛酸酯偶联剂,70-90℃反应0.5-6h,过滤、干燥后得到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的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颜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钛酸酯偶联剂与蓄光颜料的质量比为1-5:100。
本发明通过配方设计得到了一种具有触变结构的蓄光油墨,该蓄光油墨在静止状态时,粘度大,可有效防止蓄光颜料沉降,而当油墨需要印刷使用时,通过施加一定的剪切力,粘度瞬间降低,有利于油墨的印刷或喷涂。在本发明中,蓄光颜料、有机膨润土和聚酰胺蜡对油墨中触变结构的形成具有协同作用,且可以配比设计对本发明中蓄光油墨的粘度进行调节,便于使用。本发明中的蓄光油墨性能稳定、自发光效果好、能够贮存1年以上,有效解决了现有蓄光油墨中蓄光颜料因长时间贮存导致的沉降或团聚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82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