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表面能材料的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0096.9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5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唐恒;周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果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4 | 分类号: | C09J175/04;C09J145/02;C09J123/16;C09J133/08;C09J11/08;C08G18/76;C08G18/42;C08G18/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1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表面 材料 聚氨酯 热熔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表面能材料的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聚氨酯热熔胶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一种用于低表面能材料的聚氨酯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醚多元醇30‑54份;聚酯多元醇15‑32份;聚烯烃2‑6份;异氰酸酯13‑21份;香豆酮‑茚树脂5‑10份;丙烯酸丁酯1‑5份;催化剂0.005‑0.05份;助剂0.005‑2份。上述所用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制备得到的聚氨酯热熔胶综合性能优异,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未经表面处理的PE、PP、PVC膜,以及其它低表面能纺织面料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热熔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低表面能材料的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单组分湿气固化型聚氨酯热熔胶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因其预聚体含有-NCO活性基团,能与空气中的湿气或者织物表面的活泼氢反应,生成部分交联网状结构,从而得到较高的粘接强度。它的粘接强度、耐热、耐水解,以及耐化学品的性能均优于传统热熔胶。此外,单组分湿气固化型聚氨酯热熔胶因制备过程简单、施胶便捷、环保无污染等优势,逐步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但因聚氨酯预聚体的极性较高,对于一些低极性或非极性的低表面能材料附着力差、润湿效果差,导致其粘接强度大大下降,从而限制了其在低表面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在公开号为CN108251040A的中国发明申请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低表面能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该热熔胶主要通过有机硅多元醇和硅烷封端聚合物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制备而成,其中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有机硅多元醇70-90份;硅烷封端聚合物10-20份;异氰酸酯10-25份;助剂0.5-2.5份。上述制备的聚氨酯热熔胶对对PP、超疏水织物的浸润性优于市售热熔胶,其粘接强度高,应用范围广泛。但由于其原料不易得,并且成本较高,不适合低成本用胶生产。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低表面能材料的聚氨酯热熔胶,其具有原料易得,成本较低的优点,且制备得到的聚氨酯热熔胶综合性能优异,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未经表面处理的PE、PP、PVC膜,以及其它低表面能纺织面料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低表面能材料的聚氨酯热熔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醚多元醇:30-54份;
聚酯多元醇:15-32份;
聚烯烃:2-6份;
异氰酸酯:13-21份;
香豆酮-茚树脂:5-10份;
丙烯酸丁酯:1-5份;
催化剂:0.005-0.05份;
助剂:0.005-2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混合多元醇原料,这样使得本发明制备的用于低表面能材料的聚氨酯热熔胶对低表面能材料的表面润湿效果好,且兼具有聚醚型聚氨酯热熔胶和聚酯型聚氨酯热熔胶两者的优点,即熔体粘度稳定性好、耐水性好、成本低、初粘和终粘强度好、柔韧性较好。此外,本发明制备的聚氨酯热熔胶除了具有传统热塑性热熔胶快速年节定位、提供较高的初粘强度优点,也能进一步固化交联,使胶层的粘结力、内聚强度等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香豆酮-茚树脂由煤焦油的160-185℃馏分经聚合而成,在热熔胶组分中加入少量香豆酮-茚树脂可起到增粘增强作用;丙烯酸丁酯为线性聚合物,其与预聚体的相容性较好,可改善聚氨酯热熔胶的柔韧性和成膜性能,提高胶黏剂的触黏,提高定位性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400-1000,包括聚乙二醇和/或聚丙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果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万果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00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继电器检测设备、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压电柜用防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