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整显示屏幕背光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0434.9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2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金海荣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整 显示 屏幕 背光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调整显示屏幕背光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涉及终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终端各个显示区是否处于显示状态;若检测到多个显示区处于显示状态,则利用处于显示状态的多个显示区中的任一显示区的显示内容自动调节各个显示区的背光亮度;若检测到只有一个显示区处于显示状态,则利用处于显示状态的显示区的显示内容调整该显示区的背光亮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避免终端的不同显示区在显示内容时显示区之间出现明显的亮度差异,提升了显示区之间显示的一致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整显示屏幕背光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动态背光(Content Adaptive Backlight Control,CABC)是显示屏的一种背光控制技术,显示屏可以根据显示内容调整背光的亮度,比如一副图片中暗色调的内容比较多的时候,可以降低显示屏背光的亮度,同时也调整显示屏显示内容的对比度,这样可以在降低显示屏功耗的同时让用户感觉不到显示内容的变化。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使用的背光灯是显示屏的功耗大户,因此,降低背光灯的亮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
随着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了AMOLED屏,AMOLED屏也存在不同的亮度调节方法,一种是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的方式,一种是直流电(Direct current,DC)的方式,还有PWM和DC根据屏幕亮度区间的不同的混合方式,改善屏闪问题。
随着折叠双屏手机或者柔性折叠屏手机的出现,以及显示屏越来越大,显示屏的像素越来越多,显示屏可能同时具有两个或者多个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控制芯片。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显示屏或者一个IC控制的显示屏部分,如果都由各自的IC根据显示内容自动调整背光亮度,那么在不同的屏幕显示不同内容时,尤其是不同屏幕拼接在一起显示不同内容时,屏幕之间背光的亮度差异就会很明显,导致屏幕之间显示的一致性变差,用户更容易发现屏幕间的差异,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显示屏幕背光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解决了终端的不同显示区显示内容时显示区之间亮度差异明显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显示屏幕背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各个显示区是否处于显示状态;
若检测到多个显示区处于显示状态,则利用处于显示状态的多个显示区中的任一显示区的显示内容自动调节处于显示状态的多个显示区的背光亮度;
若检测到只有一个显示区处于显示状态,则利用处于显示状态的显示区的显示内容调整该显示区的背光亮度。
优选地,所述各个显示区受不同的集成电路控制芯片控制。
优选地,所述各个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屏幕的显示区,所述检测终端各个显示区是否处于显示状态包括:
检测第一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屏幕的显示区是否处于显示状态,以便在仅检测到第一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处于显示状态时,利用处于显示状态的第一显示屏幕的任一显示区的显示内容自动调节第一显示屏幕的背光亮度,或在仅检测到第二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处于显示状态时,利用处于显示状态的第二显示屏幕的任一显示区的显示内容自动调节处于第二显示屏幕的背光亮度,或在检测到第一和第二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同时处于显示状态时,利用处于显示状态的第一和第二显示屏幕中的任一显示区的显示内容控制第一和第二显示屏幕的背光亮度。
优选地,所述在仅检测到第一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处于显示状态时,利用处于显示状态的第一显示屏幕的任一显示区的显示内容自动调节第一显示屏幕的背光亮度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0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