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的距离补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1815.9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婷;张志强;于旭东;周玉梅;张剑;刘彦君;曹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和光(天津)应用激光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52 | 分类号: | G01J5/5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制冷 红外 成像 测温 技术 距离 补偿 方法 | ||
1.一种基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的距离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用红外热成像机芯测量黑体辐射,获得测量温度数据,记录机芯与黑体直线距离L1;
(2)在相同环境下重复步骤(1),记录温度数据,建立温度—距离补偿模型,读入测量温度数据,运用拟合工具获得补偿模型参数;
(3)将相同距离L1下的多组多环境下的测温数据代入步骤(2)中的温度—距离补偿模型,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与精度;
(4)校验模型误差,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
(5)将步骤(4)的模型输出,获得距离L1下的最优温度—距离补偿模型;
(6)改变黑体与机芯之间的距离Li,重复步骤(1)—(5),获得不同距离Li下的温度—距离补偿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的距离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所述获得测量温度数据步骤包括:
(1.1)对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机芯进行非均匀校正、盲元补偿、温漂补偿;
(1.2)改变黑体温度,获得机芯不同温度下的测温数据;
(1.3)测量并记录红外机芯与黑体的直线距离L1;
(1.4)在距离L1下多次进行温度测量实验,记录多组数据,求取平均值作为测量拟合数据;
(1.4)舍弃统计后测温数据差异过大的点;
(1.5)获得新的机芯测温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的距离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所述建立温度—距离补偿模型步骤包括:
(2.1)确定红外热成像温度—距离补偿的影响因素;
(2.1)建立模型方程:Ti=A*ti+B
其中,Ti为目标黑体温度,ti是机芯在Ti时的实测温度,A、B是所要获得的模型参数;
(2.3)通过拟合,获得参数A、B;
(2.4)输出模型方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的距离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所述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与精度步骤包括:
(3.1)将测得的相同距离L1下的不同黑体温度的测量值代入(2.4)中的模型方程,获得该温度值下的距离补偿温度;
(3.2)对大量的距离补偿温度进行统计,得到其中均值、最大值与最小值,并与实际黑体温度值进行比对;
(3.3)多次重复上述步骤,获得测量精度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的距离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所述的对模型进行优化步骤包括:
(4.1)剔除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探测器中的坏点,同时对其进行温漂补偿与盲元补偿;
(4.2)重复步骤(1)、步骤(2)和步骤(3),以获得更好的温度—距离补偿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的距离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所述的获得不同距离Li下的温度—距离补偿模型的步骤包括:
(6.1)改变并记录需要补偿的红外热成像机芯与目标黑体之间的距离Li;
(6.2)重复步骤(1)—(5),以获取更多距离下的温度—距离补偿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和光(天津)应用激光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和光(天津)应用激光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181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胶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夜间安全警示巡逻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