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新式减振结构的构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2254.4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9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杨集友;张英春;陈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52 | 分类号: | B61F5/52;B61F5/30;B61F5/12;B61F5/24;B61C9/5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田春梅 |
地址: | 13006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新式 结构 构架 装置 | ||
1.基于新式减振结构的构架装置,其包括双向输出轴电机、四个一系钢弹簧(9)、四个一系垂向减振器(10)、两个抗蛇行减振器(11)、两个二系垂向减振器(12)和两个齿轮箱(14),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两个锻件侧梁(3)、纵置式电机外壳(4)、两个侧梁平衡连杆(6)、两个组合式连接座(7)、四个轮对内置式一系悬挂轴箱装置(5)、门字型抗侧滚扭杆机构(13)、四个外壳侧梁连接柱(8);所述双向输出轴电机同轴固连于纵置式电机外壳(4)内,两个齿轮箱(14)旋转对称地布置在纵置式电机外壳(4)的两端;双向输出轴电机的前、后输出端分别通过伞齿轮与一个对应的齿轮箱(14)传动连接;
锻件侧梁(3)包括一体成型的锻件侧梁下盖板(3-1)、锻件侧梁上盖板(3-2)、中心单立板(3-3)、两个锻件帽筒(3-4)、两个锻件垂向减振器吊座(3-5)、两个锻件制动器吊座(3-6)、两个斜向过度连接座(3-7)、两个锻件横梁管连接座(3-8)和多个锻件铣削残留筋板(3-9);
锻件侧梁下盖板(3-1)为倒置的等腰梯形板件框架;锻件侧梁上盖板(3-2)分别与锻件侧梁下盖板(3-1)两条腰线部位的中段固连,并成为其倒置等腰梯形的下底边;中心单立板(3-3)沿锻件侧梁下盖板(3-1)的板材宽度中心线布置于由锻件侧梁下盖板(3-1)和锻件侧梁上盖板(3-2)所共同合围形成的倒置等腰梯形框架内部,锻件侧梁下盖板(3-1)、锻件侧梁上盖板(3-2)、中心单立板(3-3)三者共同形成横断面为工字钢的承力结构,且中心单立板(3-3)与倒置等腰梯形框架内部的四个面一一对应垂直连接;斜向过度连接座(3-7)的上端板为呈钝角的弯折板件(3-7-1),弯折板件(3-7-1)的水平段与锻件侧梁下盖板(3-1)的下盖板腰线上段(3-1-1)通过筋板固连,弯折板件(3-7-1)的斜段与锻件侧梁上盖板(3-2)的上端面固连,弯折板件(3-7-1)、下盖板腰线上段(3-1-1)、锻件侧梁上盖板(3-2)共同合围形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斜向过度连接座(3-7)的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内部设有与中心单立板(3-3)共面的垂向加强筋板(3-7-2);在锻件侧梁上盖板(3-2)上对应锻件侧梁(3)质心中轴线的位置设有锻件空簧安装管座(3-2-1),两个斜向过度连接座(3-7)以锻件空簧安装管座(3-2-1)为轴线旋转对称布置;在其中一个垂向加强筋板(3-7-2)的端面上设有与其垂直固连的锻件横向减振器座(3-7-3);位于中心单立板(3-3)一侧的锻件侧梁上盖板(3-2)上,左右对称地设有两个锻件制动器吊座(3-6);位于中心单立板(3-3)另一侧的锻件侧梁上盖板(3-2)上,左右对称地设有两个平衡杆座孔(3-2-2);锻件帽筒(3-4)与斜向过度连接座(3-7)的外端固连并一体成型,两个锻件帽筒(3-4)彼此镜像对称布置在同一锻件侧梁(3)的两侧端部,每个锻件帽筒(3-4)的远端外侧壁上均固连有一个对应的锻件垂向减振器吊座(3-5);两个锻件横梁管连接座(3-8)镜像对称地垂直贯穿并固连于中心单立板(3-3)的中部;多个锻件铣削残留筋板(3-9)均两两一组,每一组锻件铣削残留筋板(3-9)均成双成对地垂直固连于中心单立板(3-3)或垂向加强筋板(3-7-2)的两个侧壁端面上;位于垂向加强筋板(3-7-2)上的每个锻件铣削残留筋板(3-9),其两端均与弯折板件(3-7-1)和下盖板腰线上段(3-1-1)分别连接;位于中心单立板(3-3)中心线两侧的两组锻件铣削残留筋板(3-9),其两端与锻件侧梁下盖板(3-1)和锻件侧梁上盖板(3-2)均分别连接;位于中心单立板(3-3)上的其余多组锻件铣削残留筋板(3-9)则均以对应的一个锻件横梁管连接座(3-8)为中心并呈放射线状将锻件横梁管连接座(3-8)与锻件侧梁上盖板(3-2)或锻件侧梁下盖板(3-1)连接起来;锻件横梁管连接座(3-8)的端部设有接口法兰盘(3-8-1);
所述两个锻件侧梁(3)平行布置于纵置式电机外壳(4)的两侧,其二者以通过动力转向架质心的垂向中心线旋转对称布置,且其二者各自的平衡杆座孔(3-2-2)彼此相对;每两个互为镜像布置的外壳侧梁连接柱(8)共同构成一组,且其二者的邻近端均沿纵置式电机外壳(4)中段的同一条水平直径垂直固连于纵置式电机外壳(4)的外径侧壁上,每个外壳侧梁连接柱(8)的另一端均与两个锻件侧梁(3)上各自的一个对应的锻件横梁管连接座(3-8)通过螺栓同轴固连;
所述两个侧梁平衡连杆(6)彼此平行且相对布置,每个侧梁平衡连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锻件侧梁(3)上各自的一个对应的平衡杆座孔(3-2-2)轴连;
所述两个组合式连接座(7)以纵置式电机外壳(4)的轴线为对称轴互为镜像布置,其用于将门字型抗侧滚扭杆机构(13)两端的下部、两个二系垂向减振器(12)和两个抗蛇行减振器(11)以镜像对称的方式与两个锻件侧梁(3)的外侧分别固连;每个组合式连接座(7)均与一个对应锻件侧梁(3)外侧的两个锻件横梁管连接座(3-8)通过螺栓同轴固连;抗蛇行减振器(11)的一端与一个对应的组合式连接座(7)固连,抗蛇行减振器(11)的另一端用于同车体钢结构的下端面通过铰轴座转动连接;门字型抗侧滚扭杆机构(13)两端的下部分别与两个组合式连接座(7)一一对应且垂直固连;每个二系垂向减振器(12)的下部均与一个对应的组合式连接座(7)垂直固连,且每个二系垂向减振器(12)的上部均通过一个悬臂式橡胶节点(13-3)与门字型抗侧滚扭杆机构(13)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每个轮对内置式一系悬挂轴箱装置(5)均用于将一一对应的一个一系钢弹簧(9)和一个一系垂向减振器(10)以悬挂的方式安装在一个对应的锻件帽筒(3-4)下方;每个一系垂向减振器(10)的上端均与一个对应的锻件垂向减振器吊座(3-5)转动连接,一系垂向减振器(10)的下端与其对应的轮对内置式一系悬挂轴箱装置(5)的外端转动连接;每个一系钢弹簧(9)的上端均插入一个对应的锻件帽筒(3-4)内部,并与其同轴连接;每个一系钢弹簧(9)的下端均固连于一个对应的轮对内置式一系悬挂轴箱装置(5)上;
每个齿轮箱(14)均与一个轮对(15)上的车轴同轴固连,其用于向轮对(15)提供旋转驱动力;每个轮对(15)车轴的两端均分别与一个对应轮对内置式一系悬挂轴箱装置(5)的内置轴承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22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材的高产种植方法
- 下一篇:电机纵置式模块化动力转向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