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电极用干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3036.2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4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杓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马泰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6B3/30 | 分类号: | F26B3/30;F26B13/10;F26B21/00;F26B23/04;H01M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崔春植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电极 干燥 装置 | ||
所公开内容涉及一种能够通过适用辐射加热方式而无论电池电极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均匀且快速地进行加热干燥并有效地防止过热以及因为潜热而导致的热冲击的电池电极用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涉及一种在制造可充电二次电池形态电池的电池电极的过程中,为了对在由铝薄板或铜薄板构成的电池电极上层压形成的薄膜进行水分干燥、烧成或促进化学结合而对电池电极进行均匀加热的电池电极用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除非在本说明书中另有指示,否则在本识别项目中说明的内容并不是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相关的现有技术,即使是记载在本识别项目中也并应该被认定为是现有技术。
通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无线吸尘器、无人机等电气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地会包含用于供应电源的二次电池形态的电池。
最近随着如电动汽车等需求的增加,在如汽车、自行车、电动踏板车、摩托车、公共汽车等运输车辆领域也正在积极开展用于供应电源的二次电池形态的电池。
因此,传统生产方式下的产品大小的最大宽度约为600㎜,而目前的产品大小的最大宽度已经扩大到了约600㎜,预计在日后产品大小的最大宽度将会扩大到约1200㎜以上。此外,在产品的生产速度方面目前为每分钟约70m左右,预计在日后也将被提速到每分钟100m以上。
此外,二次电池形态的电池包括由铝薄板或铜薄板构成的电池电极,在上述电池电极中的阳极表面涂布由电极活性物质即锂类金属和其他金属构成的薄膜,而在上述电池电极中的阴极表面涂布由电极活性物质即碳和石墨物质构成的薄膜。
为了对如上所述的电池的电池电极中的薄膜进行水分干燥、烧成或促进化学结合,需要利用单独的干燥装置中进行加热干燥。
作为如上所述的电池电极用干燥装置的一实例,在大韩民国专利公开第10-2016-0091563号(2016.08.03.公开)中公开了一种电极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备有一个以上的用于对将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混合物涂布到集电体的电极板上的电极混合物中的溶剂进行干燥的干燥炉的电极干燥装置中,上述干燥炉,包括:多个第1喷嘴,用于向电极板的上侧面供应热风;多个第2喷嘴,用于向下侧面供应热风;多个辊子,可以为了对电极板的下部提供支撑而进行上向移动以及为了从电极板的下部脱离而进行下向移动;上下调节器,用于使上述辊子进行上向以及下向移动;以及,腔体,上述第1以及第2喷嘴以及辊子被安装到内部,可供电极板从一侧部位向相向一侧部位进行移动。
此外,在大韩民国专利公开第1第10-2015-0049393号(2015.05.08.公开)中公开了一种电极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用于对配备金属材料集电体的电极进行干燥的电极干燥装置中,包括:移送部,用于将上述电极从第1地点移送到第2地点;以及,线圈部,在上述电极的移送过程中利用交流电流在上述集电体上形成感应电流并借此对上述电池电极进行感应加热。
但是,因为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电池电极干燥装置是利用热风或一般的加热器对电池电极进行加热,因此在较短的区间内很难达到目标温度,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设备长度的增加并因此导致安装设备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会因为所需要的热量过多而导致所生产产品的单价上升的问题。
此外,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电池电极干燥装置在紧急情况下或因为设备的故障而导致设备运行中断时,会因为热风或加热器的潜热而造成电池电极表面受到热冲击并因此导致出现产品不良的问题。
而且,利用热风一般的加热器的干燥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大小增加的电池电极进行均匀的加热干燥,因此不仅会导致产品生产速度的下降,还具有不良率增加的问题。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1.大韩民国专利公开第10-2016-0091563号(2016.08.03.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马泰克株式会社,未经斯马泰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3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