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式阻尼自适应减震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4938.8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叶红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红燕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32;F16F9/34;F16F9/50;F16F9/512;F16F9/43;B60G1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东灵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2 | 代理人: | 李思琼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阻尼 自适应 减震器 | ||
本发明涉及避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式阻尼自适应减震器,其主要包括:壳体、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用于减少所述第一导向室和所述第二导向室中任一室的压力波动的频率;所述壳体设置有带有第一蜗壳齿的螺纹孔;所述缓冲器设置有带第二蜗壳齿的螺纹塞,所述第一蜗壳齿和所述第二蜗壳齿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截短的齿高以形成螺旋流动通道,本发明通过机械系统响应施加到车辆悬架系统的不同载荷而改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避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式阻尼自适应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使用的减震器基本上都属液压减震器。车辆在颠簸行驶时,液 压减震器的活塞杆在缸体内不断作伸缩运动,缸体内的减震油不断通过阀体中 的阀片上下流动,来缓冲冲击力,缓减颠簸度。但是,常见的减震器其阻尼作 用力一般固定不变,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设备的使用要求。
目前一种电控可变阻尼式减震器,在其工作缸底部设置一个将工作缸与储 油筒间的减震油上下两部分分隔开的隔油器,储油筒的外侧设有一个调节减震 器阻尼作用力的电控电磁调节阀机构,该机构能使工作缸内及活塞杆上部的减 震油和工作缸与储油筒间的减震油与储油筒下部及隔油器下部的减震油相通、 相隔及流动情况变化来调节减震器的阻尼作用力。
但是,该技术方案中的电控电磁调节阀机构结构较复杂,零部件较多,制 造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式阻尼自适应减震器,其通过机械系统响应施加到车 辆悬架系统的不同载荷而改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悬架系统的阀门 组件,其主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入口和第 一出口之间延伸的第一流道,设置与第一导向流体连通的第一导向室;第二入 口,第二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之间延伸的第二流道,设置与第二导向流 体连通的第二导向室;沿所述第一流道设置的第一流量控制器;用于将第一导 向室与第一流道分离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流体连 通的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设置在具有第一导向 力的第一流量控制器上,所述第一导向力在第一导向上基于第一压力而变化;沿所述第二流道设置的第二流量控制器;用于将第二导向室与第二流道分离的 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包括:与所述第二导向流体连通的第一端;及与所述 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设置在具有第二导向力的第二流量控制器上, 所述第二导向力,在第二导向上基于第二压力而变化;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用 于减少所述第一导向室和所述第二导向室中任一室的压力波动的频率;所述壳 体设置有带有第一蜗壳齿的螺纹孔;所述缓冲器设置有带第二蜗壳齿的螺纹塞, 所述第一蜗壳齿和所述第二蜗壳齿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截短的齿高以形成螺旋流 动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入口连接至阻尼器的第一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入口连接 至阻尼器的第二开口,所述阻尼器和所述壳体之间需设置有一种连接管,如软 管、硬管、金属管或导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阀, 所述阀含有固定的活塞和具有多个垫片的垫片组。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阀, 所述阀含有可滑动连接到所述壳体的管状侧壁的闸门,所述管状侧壁设有与壳 体间形成可变流量的孔。
优选的,所述可变流量孔具有不规则轮廓。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至外壳的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设置在带 有第一偏置力的第一活塞上;连接至外壳的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 设置在带有第二偏置力的第二活塞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机械系统用于响应于施加到车辆悬架系统的不同载 荷而改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通过针对不同的负载条件改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 阻尼器旨在相对于传统的阻尼器提高车辆乘员的乘坐质量,传统的阻尼器被调 节到静态的,折衷的阻尼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红燕,未经叶红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4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