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间接电化学染色的电解体系及电化学染色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7364.X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0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姚继明;张维;李晓燕;汪康康;魏赛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9/02 | 分类号: | C25D9/02;C25D7/00;D06P1/22;D06P3/6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郝晓红 |
地址: | 05001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间接 电化学 染色 电解 体系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纺织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间接电化学染色的电解体系及电化学染色工艺。所述电解体系的阴极电解液的溶质包括可溶性铁盐、多羟基配体、可溶性铝盐和氢氧化钠。本发明在阴极电解液中加入铝盐,其铝离子与铁离子通过多羟基配体形成铁‑羟基‑铝的双核络合体系,由于铝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提高了该络合体系与阴极的静电吸引力,从而能够得到较高的传导电流,并进一步通过铁盐与铝盐之间的协同作用,加速体系的传质速率,显著提高了染液的还原电位和电解液的传导电流,缩短了染料还原的时间,解决了之前络合体系下还原电位低、还原时间长、染色效果欠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间接电化学染色的电解体系及电化学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对纤维素纤维没有亲和力,染色时,需要在强还原剂和碱性条件下,将染料分子中的羰基还原,形成可溶性的隐色体后才能对纤维进行染色。传统上用于还原染料的还原剂主要是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这种方法还原剂消耗量大、染色工艺复杂、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含硫废水,这些废水色泽深、碱性大、难降解物多,对后续的污水处理造成不便。
电化学染色方法是将电子代替传统的还原剂,使染料得以还原,因而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是一种无废水排放的染色方法。间接电化学染色是以具有电化学活性的三价铁离子为媒介,以用于稳定铁离子的三乙醇胺为配体,在阴极区Fe(Ⅲ)-TEA在电极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成Fe(Ⅱ)-TEA;然后,Fe(Ⅱ)-TEA把电子转移给还原染料使其还原成隐色体,与此同时Fe(Ⅱ)-TEA自身被氧化成Fe(Ⅲ)-TEA;最后,生成的Fe(Ⅲ)-TEA又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这种染色方法虽然比直接电化学法的还原效率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还原时间长、传导电流低、染色效果欠佳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阴极电解液体系,阳极电解液的组成等因素外,电极材料也是重要的因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间接电化学染色体系下,染料还原所需时间较长,传导电流低,染色效果欠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间接电化学染色的电解体系。
以及,一种电化学染色工艺。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间接电化学染色的电解体系,其阴极电解液的溶质包括可溶性铁盐、多羟基配体、可溶性铝盐和氢氧化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间接电化学染色的电解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在阴极电解液中加入铝盐,其铝离子与铁离子通过多羟基配体形成铁-羟基-铝的双核络合体系,由于铝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提高了该络合体系与阴极的静电吸引力,从而能够得到较高的传导电流,并进一步通过铁盐与铝盐之间的协同作用,加速体系的传质速率,显著提高了染液的还原电位和电解液的传导电流,缩短了染料还原的时间,解决了之前络合体系下还原电位低、还原时间长、染色效果欠佳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可溶性铁盐的浓度为0.01-0.1mol/L,所述多羟基配体的浓度为0.02-0.5mol/L,所述可溶性铝盐的浓度为0.0025-0.02mol/L,所述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3-0.5mol/L。
优选的,所述多羟基配体与所述可溶性铁盐的摩尔比为2-5:1。
优选的铁离子、铝离子、多羟基配体的浓度及浓度比,可使染色的K/S值较高;当三种物质的浓度过低时,会使形成的铁-羟基-铝的双核络合体系的浓度过低,导致电解过程中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铁离子量较少,因而被还原的染料量较少,故染色的K/S值较低;若三者浓度的过高,会降低染料的溶解度,而导致还原染料难以被氧化还原,降低染色的K/S值。
优选的,所述可溶性铝盐为硫酸铝、氯化铝或硝酸铝。
优选的,所述可溶性铁盐为硫酸铁、硝酸铁、氯化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或氯化亚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73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活塞气动执行器
- 下一篇:机房空调装置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