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7627.7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6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谢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幸福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B01D53/00;A61N1/44;A61N5/06;B32B9/00;B32B9/04;B32B27/06;B32B27/30;B32B27/36;B32B33/00;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034000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红外 负离子 软体 加热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轴、下轴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轴和所述下轴固定连接;
所述发热体为层状结构,所述发热体的层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阻燃防水层、第一负氧离子发生层、第一绝缘层、第一固定层、石墨烯发热层、第二固定层、第二绝缘层、第二负氧离子发生层和第二阻燃防水层;
所述石墨烯发热层通过导线与供电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的结构为:由石墨烯材料经织网工艺编织的不规则网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规则网状具体为网格直径为0.05mm的网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氧离子发生层和所述第二负氧离子发生层的材料为植物负氧离子原液或包含负离子粉的固体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均采用PVC材料或PET材料;所述第一固定层和所述第二固定层均为热熔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防水层的外表面设有装饰层。
7.一种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加热器;
制备方法的步骤包括:
S1、用石墨烯制备石墨烯发热层;
S2、在石墨烯发热层一面摊铺熔化状态的热熔胶,并压制成第一固定层;
S3、在第一固定层上依次铺设预先制备好的第一绝缘层,并进行热压合成,得到发热体的第一中间体;
S4、在石墨烯发热层另一面摊铺熔化状态的热熔胶,并压制成第二固定层;
S5、在第二固定层上依次铺设预先制备好的第二绝缘层,并进行热压合成,得到发热体的第二中间体;
S6、在第二中间体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制备负氧离子发生层,得到发热体的第三中间体;
S7、在第三中间体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喷涂阻燃防水层,得到最终的发热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和所述S4中热熔胶温度为180℃;所述S3和所述S5中的热压温度均为18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石墨烯制备石墨烯发热层的具体过程为:
S11、将石墨烯材料切割成长度不小于0.05毫米的丝状,进行打溶;
S12、对打溶后的石墨烯进行织网;
S13、塑化成形;
S14、根据加热体的尺寸对塑化成形后的石墨烯网结构进行裁剪;
打溶的具体为:通过离心机进行搅拌打匀;
织网采用湿法无纺布工艺,将丝状石墨烯编织成不规则网状。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石墨烯远红外负离子软体加热器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用于室内或种植大棚内的温度调节、空气净化和/或远红外理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幸福,未经谢幸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76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