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缝纫机机针中线头长度稳定性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7812.6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管建平;万义明;林晓晓;洪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47/00 | 分类号: | D05B47/00;D05B65/00;D05B29/02;D05B27/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沈金美 |
地址: | 31801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纫机 机针中 线头 长度 稳定性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机针中线头长度稳定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缝纫机中设置压线器、驱动源、以及连接在驱动源和缝纫机中压脚之间的抬压脚机构;缝纫机起缝时机针下移的过程中,压线器作用于穿设在缝纫机中挑线杆和机针之间的这一段缝线、增加该段缝线的线张力,同时,驱动源动作、通过抬压脚机构使压脚向上抬起预设高度。本申请在起缝时机针下移的过程中,通过压线器增加挑线杆和机针之间这段缝线的线张力,可缩短残留在机针侧缝线线头的长度,避免鸟巢现象,保证线迹美观;同时,在上述过程中,驱动源通过抬压脚机构使压脚微量抬起,避免残留在机针侧缝线线头被压脚压住,从而避免缝线因压线器和压脚的共同作用而被拉扯断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缝纫机机针中线头长度稳定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缝纫机中都配置有自动剪线机构,比如申请号为201710215982.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缝纫机自动剪线机构,其用于在缝纫结束时自动剪线,剪线结束后缝料上残留有一段缝线线头、以及机针的一侧也残留有一段缝线线头。缝纫机实际使用后存在下述问题:机针一侧残留缝线线头的长度非常不稳定,极容易出现该段缝线线头被拉断、长度变短、从机针的针孔中彻底脱出等问题,从而影响起缝时线迹的形成。进一步地,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为避免鸟巢现象,缝纫机的机壳上安装有电子夹线器,用于在起缝机针下移的过程中夹住机针另一侧的缝线,以缩短上次缝纫机结束时剪线后残留在机针一侧的缝线线头的长度,由此实现防鸟巢现象。但是,缝纫机在起缝时压脚会下移压住缝料,当上述缝线线头被压到压脚和缝料之间时、或当上述缝线线头被压到压脚和针板之间时,再因电子夹线器的夹线动作造成机针拉扯缝线线头,极可能导致缝线线头被拉断,从而影响起缝时线迹的形成。
第二、一般而言,缝纫机自动剪线机构包括剪线驱动源、剪线驱动组件、与剪线驱动组件相连的动刀、以及固定在缝纫机基体上的定刀;缝纫机正常缝纫时,剪线驱动源未动作,剪线驱动组件与缝纫机的下轴之间无动力传递;缝纫结束需要剪线时,剪线驱动源动作,使剪线驱动组件与缝纫机的下轴之间有动力传递,缝纫机的主轴驱动下轴转动,下轴通过剪线驱动组件驱动动刀绕下轴旋转,动刀的刀尖分开面线线环并带着缝线向靠近定刀的方向运动,在机针一侧动刀和定刀进行高压力的机械咬合,由此切断面线,之后动刀在自动剪线机构中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复位。但是,在上述剪线过程(包括动刀向靠近定刀方向运动的出刀过程、以及动刀向远离定刀方向运动的回刀过程)中,缝纫机的主轴转动,而主轴与挑线杆、主轴与下轴之间都会有动力传递,故挑线杆和下轴在缝纫机主驱动源的作用下同步运动,在上述剪线过程中挑线杆处于向上运动的收线状态。因此,在动刀和定刀咬合将面线切断后、动刀和定刀分离复位的这一过程中,挑线杆继续向上运动、收线,挑线杆与面线供应端之间的这段面线经过多个过线器和夹线器、处于有张力或低张力状态,但挑线杆与机针之间的这段面线处于无张力状态,随着挑线杆执行收线动作,挑线杆与机针之间的这段面线会被收走一部分,进而导致剪线后残留在机针一侧的线头的长短不稳定,极容易出现剪线飞线、残留在机针中的线头变短、线头从机针的针孔中彻底脱出等问题,从而影响下次起缝时线迹的形成。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机针中线头长度稳定性控制方法,在起缝时避免鸟巢现象的同时还能避免缝线线头被扯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机针中线头长度稳定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缝纫机中设置压线器、驱动源、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源和缝纫机中压脚之间的抬压脚机构;
S2、缝纫机起缝时机针下移的过程中,所述压线器作用于穿设在缝纫机中挑线杆和机针之间的这一段缝线、增加该段缝线的线张力,同时,所述驱动源动作、通过所述抬压脚机构使所述压脚向上抬起预设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高度为1mm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7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