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复测标架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8107.8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1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同军;王万齐;解亚龙;杨威;鲍榴;刘延宏;王江;陈亮;刘红峰;卢文龙;贺晓玲;梁策;郭歌;钱进;王志华;尹逊霄;李慧;张敬涵;陈雪娇;李祯怡;郭芳;李飞;智鹏;白平;牛宏睿;白龙彪;王荣波;刘红良;耿重阳;李胜华;史瑞昌;秦琳;江若飞;郭鹏飞;靳辰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5/00 | 分类号: | E01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程琛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复测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复测标架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所述轨道复测标架放置于待测轨枕的承轨面上,使得所述轨道复测标架的定位面与所述承轨面贴合,且所述轨道复测标架避开所述待测轨枕的扣件;对所述张紧机构和所述定位机构进行调整,使得所述棱镜中心与所述定位面之间的高度在第一预设范围之内;将所述棱镜中心与所述待测轨枕的承轨槽中心之间的偏差调整到第二预设范围之内;对所述待测轨枕的中点进行测量,获取轨道安装到所述承轨槽的轨道中心位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复测标架的使用方法,可以直接将测量标架直接放置于安装有扣件系统的承轨槽上,不仅满足复测精度要求,还能够节约拆装扣件成本,提高复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复测标架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技术的发展,高铁施工已进入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时代,伴随着大数据应用,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出现逐轨枕复测工序,不仅可以指导现场的施工,更能为后续施工节省成本,因此,该工序已进入信息化管理序列,被广大施工单位所接受,准备大量推广。目前,逐轨枕复测主要采用基于小钳口定位的自定心测量标架,使用该类型标架需要承轨槽面无任何物体,确保标架的定位面可以与承轨面贴合,才可通过标架的活动端与固定端实现自定心,保证测量棱镜中心与承轨槽中心重合。
由于上述原因,使用该标架测量时,需要将承轨槽安装好的扣件系统拆除,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拆装,更可能导致扣件,尤其是道钉的二次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使用一种新型复测标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复测标架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复测标架的使用方法,所述轨道复测标架包括张紧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张紧机构由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连接板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部向上凸起,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中部向上凸起,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点,所述第一支撑点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一端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连接第二支撑点,所述第二支撑点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凸起固连,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凸起固连;
所述定位机构由第三支撑架和棱镜组成,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位置,所述棱镜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顶端,所述棱镜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中心线重合:
将所述轨道复测标架放置于待测轨枕的承轨面上,使得所述轨道复测标架的定位面与所述承轨面贴合,且所述轨道复测标架避开所述待测轨枕的扣件,所述定位面由所述轨道复测标架的四个定位点确定,所述四个定位点包括所述第一支撑点、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点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
对所述张紧机构和所述定位机构进行调整,使得所述棱镜中心与所述定位面之间的高度在第一预设范围之内;
将所述棱镜中心与所述待测轨枕的承轨槽中心之间的偏差调整到第二预设范围之内;
对所述待测轨枕的中点进行测量,获取轨道安装到所述承轨槽的轨道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为:209.7nm~210.3nm。
优选地,所述第二预设范围为:0~0.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连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连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分别位于所述张紧机构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81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