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船闸通航能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8825.5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7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姚智衡;姚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59/02 | 分类号: | B63B59/02;B63B21/62;B63H21/00;B63H25/38;E02C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1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船闸 通航 能力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提高船闸通航能力的方法,Step1.1:组合现有A型标准平面船型,将两艘A型标准平面船型并排连接组合成一个A型船队;Step1.2:在A型标准平面船型的长度方向外侧壁上安装多个过闸靠球装置,使得船与闸室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过闸靠球装置相接触配合;Step1.3:将A型船队设置襟翼舵和首侧推器,并保证A型船队进出闸室时一次性通过;Step1.4:将B型标准平面船型与A型船队布置在同一个闸室,并通过过闸靠球装置将B型标准平面船型限位在闸室相应位置;Step1.5:过闸过程中,将A型船队和B型标准平面船型所构成的一闸三船形式,一次性过闸;此过闸方法结合现有的标准船型尺寸,并借助所开发设计的过闸船用靠球,进而有效的提高了通航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闸通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船闸通航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三峡船闸通航能力已经于2011年达到和超过设计标准,提前19年达到包和,在三峡船闸通航瓶颈已经显现的情况下,国家及相关职能部门正待研究实施三峡过坝第二通道来缓解三峡船闸对航运形成的瓶颈,但据报道从前期准备到建成投产约需要20年。
为了挖潜,交通部推出了大长宽比的一闸四船的三峡标准船型,主尺度为长130m,宽16.2m,一闸四船船型的推出优化了闸室利用率,相比于2013年以前的标准船型有了较大进步。
现阶段,除一闸四船的船型外,其余通航三峡船闸的标准主尺度船型,相比较于国际上优秀的过船闸船型如巴拿马运河船型将闸室利用率达到极至还有较大差距(巴拿马运河船闸为长(可用长度)*宽*可用水深 320m(304.8m)*33.53m*12.55m,巴拿马极至船型尺度达到长*宽*吃水为294.1m*32.3m*12m)。
三峡船闸的一闸四船船型平面尺度为长130m*宽16.2m,对于散货船等类似船型由于载货重心较低,满载稳性满足法规要求,但是对于集装箱船,商品车滚装船、客船而言,这一类船型由于满载载货重心较高,装载情况和船舶稳性很难达到最佳状态,船东接受度很低,一闸四船方案作为货物重心较低的船舶是非常成功的船型,对于装载货物重心较高的船舶由于装载很难达到满意状态,经济性不高,不能大批量地推广。
业内相关专家对于三峡通航瓶颈问题忧心忡忡,进行了大量分析和探讨,按照三峡船闸平面尺寸280*34m允许通过船型平面尺度长*宽260m*32.4m推算,一闸两船平面主尺度则为130m*32.4m,这样的船型尺度长宽比仅为4.01:1,按有关规范、法规要求,船舶的长宽比应≥4.5,均分一闸两船的船舶平面主尺度由于长宽比过小,不满足法规和规范要求而不可能实现。
按照巴拿马运河船型设计的理念,“一闸一船”将三峡船闸船型平面尺度用到极致可以为长260m*宽32.8m。但是,追寻长江航运历史,长江航运曾经的拖轮船队编队有很大的平面尺度,例如1+3*1000t船队,总长约180m,宽约23m;最宽平面尺度1+2*1500+1*1800t,编队尺度为长165m*宽27m,长度远未达到260m,宽度也未达到32.4m,要在三峡推出如巴拿马运河的极致船型,长江航道虽然三峡成库之后的库区600多公里航道在丰水期可以航行,但是在三峡大坝以下多处弯多流急的航段还不具备这一尺度船舶的通航条件。
现有三峡过闸标准船型中,其中平面尺度长105m*宽16.2m和110x17.2的船型很受船东欢迎,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该船型可以通航至四川泸州、云南水富各港,是长江干线乃至上游的主力船型,这一船型通过三峡船闸有以下组合型式。
1、船长105*4艘,船闸有260-105*2=50空置;
2、船长105*2+110*2艘,船闸有260-(105+110)=45m空置;
3、船长105*2+130*2艘,船闸有260-(105+130)=25空置;
4、船长110*2+130*2艘,船闸有260-(110+130)=20空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88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服务的征兵安全系统
- 下一篇:深紫外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