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束调整组件及天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9504.7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苏华冰;陈雷;张润孝;曾奕星;张凡;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3/32 | 分类号: | H01Q3/32;H01Q1/50;H01Q21/00;H01Q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落爱青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束 调整 组件 天线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调整组件及天线系统,波束调整组件包括移相器及连接板。移相器包括电路板以及用于移相的主介质板。电路板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第一带线及第二带线,第一带线及第二带线分别用于连接天线的辐射单元;连接板滑动装配在电路板并用于控制第一带线与第二带线电连接。主介质板在滑动时可推动连接板滑动以控制天线系统中的辐射单元的个数,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本申请中,利用移相器中的主介质板的滑动作为连接板的驱动机构,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波束调整组件,本申请中的连接板集成在移相器中,占用空间比较小,方便操作,且控制时受到的阻力比较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波束调整组件及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小区信号是通过基站天线的波束覆盖来实现的。小区的地理和用户特征不尽相同,因此,需要设置和调节基站天线波束的辐射方向以达到最优的小区覆盖。
在通过天线的波束宽度来表示天线的覆盖区域,天线波束宽度包含水平面波束宽度和垂直面波束宽度。实际应用中常常通过控制天线波束辐射方向和波束宽度实现覆盖优化。在需要优化天线的通信效果时,需要调整天线的波束,现有技术中的调整方式,一种是调整波束角度,另外一种是调整波束宽窄;两种方式相互补充,提高优化覆盖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调整波束宽窄的调整机构比较复杂,占用空间比较大,同时调整时受到的阻力也比较大,调整效果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调整组件及天线系统,以改善天线的调整效果,优化小区覆盖。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调整组件,该波束调整组件用于调整天线系统的波束宽度。本申请提供的波束调整组件包括两部分:移相器及连接板。移相器包括电路板以及用于移相的主介质板。其中,电路板上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第一带线及第二带线,在与天线配合时,第一带线及所述第二带线分别用于连接天线的辐射单元;主介质板可相对电路板滑动,并可在滑动时实现移相效果。连接板在装配时,滑动装配在电路板并用于控制第一带线与第二带线电连接。在本申请中,主介质板在滑动时可推动所述连接板滑动;并且在所述主介质板沿第一方向滑动到第一设定位置时,推动所述连接板将所述第一带线与所述第二带线连接;在所述主介质板沿第二方向滑动到第二设定位置时,推动所述连接板断开所述第一带线与所述第二带线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在应用于天线系统中时,第一带线与天线的馈电单元连接,因此,第一带线连接的辐射单元可直接与馈电单元连接,而第二带线并未与天线的馈电单元直接连接,其通过连接板与第一带线连接,在连接板将第一带线与第二带线连接时,整个天线系统中工作的辐射单元增多,波束比较集中,波束覆盖面积较小,在第一带线与第二带线断开时,天线系统中工作的辐射单元减少,波束比较散,波束覆盖的面积比较大。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调整组件中,利用移相器中的主介质板的滑动作为连接板的驱动机构,通过主介质板可驱动连接板对第一带线及第二带线的导通以及断开控制,以实现对天线系统中辐射单元工作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波束的调整。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波束调整组件,本申请中的连接板集成在移相器中,占用空间比较小,方便操作,且控制时受到的阻力比较小。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连接板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一滑槽内,并可沿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往返滑动。通过滑槽实现连接板与电路板的滑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直线部及倾斜部,其中,所述第一滑槽靠近所述第一带线的一端为所述倾斜部,所述第一滑槽靠近所述第二带线的一端为所述直线部;
在所述连接板在所述倾斜部中滑动所述第一滑槽的端部时,所述连接板将所述第一带线与所述第二带线连接;
在所述连接板在所述直线部中滑动到所述第一滑槽的端部时,所述连接板仅与所述第二带线连接,断开与所述第一带线的连接。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机器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9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