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圈及其绕线方法及具有该音圈的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0241.1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5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蔡雪雷;赵彬;陈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4 | 分类号: | H04R9/04;H04R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8 | 代理人: | 王锴 |
地址: | 新加坡卡文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方法 具有 扬声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圈及其绕线方法及具有该音圈的扬声器,相邻两层线圈之间设有绕线切换部,绕线切换部的两端分别位于音圈的顶部和底部,绕线切换部的一端与该相邻两层线圈结构中内侧的出线端连接,另一端与相邻两层线圈中外侧的进线端连接;音圈的输出端自第N层线圈的顶部向下斜拉至第N-1层线圈的底部并沿第N-1层线圈的底部绕设至第N层,使得音圈输出端与音圈输入端位于音圈的同一侧。通过将音圈第N层线圈的出线端斜拉至第N-1层线圈的底部并沿第N-1层线圈的底部绕设至第N层线圈,形成一种音圈输出端与音圈输入端位于音圈的同一侧的一种音圈、一种音圈绕线方法以及包含该音圈的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学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音圈及其绕线方法,以及具有该音圈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扬声器包括盆架和收容于盆架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音圈,音圈包括音圈输入端、音圈输出端,以及音圈绕线,该音圈绕线自音圈内侧向外绕设形成多层结构。
在长轴方向上有磁路而在短轴方向上没有磁路的扬声器中,音圈呈奇数层排列,进线和出线分布在音圈的上下两个端面上,上端面的出线向下弯线,在音圈上下振动时该弯线会与音圈自身结构产生碰撞,严重影响扬声器的纯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音圈及其绕线方法,以及具有该音圈的扬声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圈、一种音圈绕线方法及具有该音圈的扬声器,从而解决音圈上端面的弯线在音圈振动过程中与音圈发生碰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音圈,包括音圈输入端、音圈输出端,以及音圈绕线,所述音圈绕线自所述音圈的内侧向外侧绕设形成N层线圈,所述N为大于1的奇数,每层所述线圈均绕设形成多圈结构,相邻两层所述线圈之间设有绕线切换部,所述绕线切换部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音圈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绕线切换部的一端与该相邻两层线圈结构中内侧的出线端连接,另一端与相邻两层线圈中外侧的进线端连接;所述音圈的输出端自第N层线圈的顶部向下斜拉至第N-1层线圈的底部并沿所述第N-1层线圈的底部绕设至第N层线圈,使得所述音圈输出端与所述音圈输入端位于所述音圈的同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音圈具有至少一个短边,所述绕线切换部位于所述音圈的短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绕线切换部为内凹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等于3,所述绕线切换部的一端与第1层线圈的绕线出线端连接,另一端与第2层线圈的进线端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音圈绕线方法,所述音圈包括音圈输入端、音圈输出端以及连接所述音圈输入端和所述音圈输出端的音圈绕线,所述音圈绕线自所述音圈的内侧向外侧绕设形成N层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音圈绕线自音圈的第一端向音圈的第二端绕设形成第N-2层线圈;
将第N-2层线圈的出线端向音圈的第一端反向绕设形成第N-1层线圈,所述第N-1层线圈的绕线圈数少于所述第N-2层线圈的绕线圈数,在所述第N-2层线圈与所述第N-1层线圈之间形成绕线切换部;
将第N-2层线圈的出线端向音圈的第二端绕设形成第N层线圈,此时,所述第N层线圈的绕线圈数比所述第N-2层线圈的绕线圈数少;
将所述第N层线圈的出线端向下斜拉至所述第N-1层线圈底部的绕线切换部,并绕设至所述第N层线圈引出,此时所述第N层线圈的绕线圈数与所述第N-2层线圈的绕线圈数相同,使得所述音圈输入端和所述音圈输出端位于同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N为3,将音圈绕线自音圈的第一端向音圈的第二端绕设形成第1层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经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02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