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及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1862.1 | 申请日: | 201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4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韩立炜;杨志斌;张雅雯;姬伟斌;信行;杨世锋;郭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9/029;A01G22/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高丽华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有机 结合 复合 生态 护坡 构建 方法 | ||
1.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河道两侧倾斜的岸坡为基础,沿斜面间隔铺设模板,相邻模板之间形成浇筑区域,浇筑区域内自下而上浇筑胶凝砂砾石材料,形成沿斜面铺设的胶凝砂砾石层,胶凝砂砾石凝固后拆除模板,并在模板所占据的带状区域内填充含ETS生态菌群的生态袋形成生态带,所述生态袋的袋体内填充有团状的植物有机结合体,植物有机结合体包括ETS生态菌群、植物种子和少量的粘和物,且植物有机结合体根系能够透过袋体进入胶凝砂砾石层的缝隙中形成生态层基础,在生态层基础上铺设土壤形成表土层,表土层种植相应植物形成植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土层的土壤内掺杂有所述有机植物结合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区域的宽度为2~4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砂砾石层包括以下质量与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水胶比为1.0~1.4,水泥用量为50kg~70kg/m3,粉煤灰用量为水泥用量的60%~70%;所述胶凝砂砾石层的空隙率不小于15%。
5.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该生态护坡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的构建方法所构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河道两侧倾斜的岸坡为基础,在该基础上浇筑胶凝砂砾石材料形成沿斜面铺设的胶凝砂砾石层,胶凝砂砾石层的上端均向上延伸至河道的河岸上,所述胶凝砂砾石层沿坡岸方向均匀间隔开有或预留有多条生态槽缝且在多条生态槽缝内均填充含ETS生态菌群的生态袋形成生态带,所述生态袋的袋体内填充有团状的植物有机结合体,植物有机结合体包括ETS生态菌群、植物种子和少量的粘和物,所述胶凝砂砾石层和生态带之上铺设有土壤形成表土层,表土层种植相应植物形成植被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砂砾石层的空隙率不小于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砂砾石层包括以下质量与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水胶比为1.0~1.4,水泥用量为50kg~70kg/m3,粉煤灰用量为水泥用量的60%~7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ETS生态菌群包括多种放线菌、氨氮分解菌、硝化菌、反硝化菌、亚硝酸盐降解菌、纤维分解菌、多种光合菌、多种乳酸菌、低温分解菌、嗜盐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子包括水生植物种子、陆生植物种子和水陆过渡带的水陆两生植物种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土层的土壤内掺杂有所述有机植物结合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18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共场所用防碰撞隔音型门
- 下一篇:一种骨科护理用腿部固定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