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氢能源的有轨电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4354.9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6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兵;许峻峰;丁樱;蒋卫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75 | 分类号: | B60L50/75;B60L58/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刘振龙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能源 有轨电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氢能源的有轨电车,包括:氢燃料电池、直流电机、DC/DC变压装置、控制装置和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能够输出直流电,DC/DC变压装置对氢燃料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并提供给直流电机,动力电池与DC/DC变压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动力电池与直流电机电连接;控制装置在接收到制动指令时,获取直流电机的反电动势V1,控制DC/DC变压装置输出电压为V2的直流电、且控制动力电池处于接收并存储电能的模式。从上所述,由于V2V1,因此,反电动势所产生的电流是不会反灌到氢燃料电池,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氢燃料电池被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氢能源的有轨电车。
背景技术
氢能源车辆具有无污染的优点,在氢能源车辆中,通常使用氢燃料电池为车辆的运行提供电能,通常包括,氢燃料电池1,其用于产生直流电,但其产生的直流电不太稳定;DC(Direct Current,直流电)/DC变压装置3,用于将氢燃料电池1所产生的直流电变为额定电压的直流电,然后供给直流电机2;动力电池5,其与DC/DC变压装置3并联,当DC/DC变压装置3所输出的直流电的功率过大时,会有部分电能流向动力电池5,动力电池5会存储该部分电能;当DC/DC变压装置3所输出的直流电的功率过低时,动力电池5会向直流电机2输出电能,从而维持直流电机2的正常运行。
当车辆制动时,需要氢燃料电池1停止向直流电机2提供电能,并需要启动制动系统使得直流电机2和车轮逐渐停止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在这过程中,直流电机2还会持续转动一段时间,从而直流电机2中的线圈会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反电动势,在发明人的长期实践中,发现该反电动势的电压会很高,使得反电动势所产生的电流有可能反灌入到氢燃料电池1中,从而有可能会对氢燃料电池1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氢能源的有轨电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于氢能源的有轨电车,包括:氢燃料电池、直流电机、DC/DC变压装置、控制装置和动力电池,所述氢燃料电池能够输出直流电,所述DC/DC变压装置对所述氢燃料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并提供给所述直流电机,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DC/DC变压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直流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在接收到制动指令时,获取所述直流电机的反电动势V1,控制所述DC/DC变压装置输出电压为V2的直流电、且控制所述动力电池处于接收并存储电能的模式,其中,V2V1。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0V2-V1第一预设阀值。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所述DC/DC变压装置输出电压为V2的直流电”具体包括:控制所述DC/DC变压装置输出电压为V2的直流电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并持续执行以下动作,直至所述直流电机的反电动势小于第二预设阀值,之后,关闭所述氢燃料电池;所述动作具体包括:获取所述直流电机的反电动势V3,控制DC/DC变压装置输出的电压为V4的直流电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其中,0V4-V3第一预设阀值,第二预设阀值0。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关闭所述氢燃料电池之后,等待第二预设时间,然后关闭所述动力电池。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能够对所述有轨电车进行制动操作;所述控制装置在接收到制动指令时,启动所述制动装置对所述有轨电车进行制动操作。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有轨电车的正常行驶过程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DC/DC变压装置输出额定电压的直流电。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氢能源的有轨电车,在该有轨电车的制动过程中,会让氢燃料电池继续输出电能,且该电能的电压大于直流电流所产生的反电动势的电压,因此,反电动势所产生的电流是不会反灌到氢燃料电池,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氢燃料电池被损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43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