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的双层保温叠合剪力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4837.9 | 申请日: | 201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5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谢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晨熙绿色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E04B2/00;E04B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3000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益***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建筑 中的 双层 保温 叠合 剪力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的双层保温叠合剪力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预制保温框架:先制做第一保温层,在第一保温层两侧分别制做外增强层和内增强层,将钢筋架的一侧固定在内增强层上,再制做第二保温层,在第二保温层两侧分别制做外增强层和内增强层,然后将钢筋架的另一侧固定在第二保温层的内增强层里,在第一保温层的内增强层和第二保温层的内增强层之间有空腔,钢筋架位于所述空腔内,构成双层保温叠合剪力墙框架板;(二)浇筑承重层:先吊装双层保温叠合剪力墙框架板,然后在所述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构成承重层。本发明加强了剪力墙保温层与承重层的结合强度,提高了剪力墙的保温效果,其推广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的双层保温叠合剪力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装配式建筑的外墙,一种是混凝土结构的外剪力墙板,没有隔热、保温的功能,满足不了建筑节能的要求。另一种是在两块水泥板之间夹保温板,两块水泥板和保温板之间用拉接件固定,形成三明治型墙板,如申请号:201711187409.9,发明名称为《承重、保温一体化新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及施工方法》的专利文献里,涉及一种承重、保温一体化新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及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新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包括设置有竖向分布钢筋和横向分布钢筋的内叶板、外叶板,保温结构层,以及若干材质为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保温结构层,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内叶板、外叶板中;这种方案的主要问题是:其一,三层材料之间没有相容性,需要大量的拉接件穿过两块水泥板和中间的保温板,才能使两块水泥板夹住保温板,工作量也较大,拉接件价格高。其二,两块水泥板与保温板之间界限分明,结构如同三明治,两块水泥板与保温板没有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三者结合不紧密,两块水泥板与保温板之间容易松动,如遇火灾,保温板燃烧收缩,连接件失效,沉重的外页水泥板有脱落的隐患。其三,承重复合保温板的外延保温层充当模板拼做模框后,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因混凝土的侧压力过大而导致保温层暴裂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
1、解决当前三明治型墙板三层材料之间没有相容性,两块水泥板与保温板之间界限分明,整体性较差的问题。2、进一步加强外墙剪力墙保温层与承重层的结合强度。3、进一步提高外墙剪力墙的保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的双层保温叠合剪力墙的制备方法,解决当前三明治型墙板三层材料之间没有相容性,两块水泥板与保温板之间界限分明,整体性较差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外墙剪力墙保温层与承重层的结合强度。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的双层保温叠合剪力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预制保温框架:先制做第一保温层,在第一保温层两侧分别制做外增强层和内增强层,将钢筋架的一侧固定在内增强层上,再制做第二保温层,在第二保温层两侧分别制做外增强层和内增强层,然后将钢筋架的另一侧固定在第二保温层的内增强层里,在第一保温层的内增强层和第二保温层的内增强层之间有空腔,钢筋架位于所述空腔内,构成双层保温叠合剪力墙框架板;
(二)浇筑承重层:先吊装双层保温叠合剪力墙框架板,然后在所述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构成承重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均为矿物纤维板,所述矿物纤维板位于外增强层和内增强层之间,所述矿物纤维板上的矿物纤维一端与外增强层垂直并与外增强层凝固成一体,另一端与内增强层垂直并与内增强层凝固成一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矿物纤维板为岩棉板或玻璃纤维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均为水泥基保温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钢筋架为钢筋桁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晨熙绿色建筑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晨熙绿色建筑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4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