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5344.7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6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铮;王山哲;王均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21/06 | 分类号: | H01Q21/06;H01Q21/00;H01Q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维电控 波束 扫描 极化 天线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包括圆极化辐射单元阵列(1)、第一介质基片(2)、半固化片(3)以及行波馈电结构(4);
所述半固化片(3)设置在行波馈电结构(4)上,所述第一介质基片(2)设置在半固化片(3)上,圆极化辐射单元阵列(1)设置在第一介质基片(2)上;
其中圆极化辐射单元阵列(1)包含两排圆极化单元(11),行波馈电结构(4)包括行波波导结构(41),所述行波波导结构(41)上开设有缝隙阵列(42),所述行波波导结构(41)的缝隙阵列(42)上还设有二极管阵列(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隙阵列(42)位于行波波导结构(41)的上表面,缝隙阵列(42)包括多个缝隙(421),缝隙(421)的数量与圆极化辐射单元(11)的数量相同,每个缝隙(421)位于其对应的圆极化辐射单元(11)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缝隙(421)上跨接有一对PIN二极管,构成二极管阵列(43),一对PIN二极管分别为第一PIN二极管D1和第二PIN二极管D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极化单元(11)采用切角贴片形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排圆极化单元(11)交错排列或者正对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质基片(2)采用Rogers 5880,厚度为0.787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波波导结构(41)为矩形波导、圆波导、基片集成波导、间隙波导、微带线或带状线波导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固化片(3)为Rogers 4450F,厚度为0.101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行波波导结构(41)采用间隙波导,包括金属底座(51)、金属销钉阵列(52)、梳状金属脊(53)和盖板(54),梳状金属脊(53)位于金属底座(51)中心,其中金属销钉阵列(52)位于梳状金属脊(53)的两侧,金属销钉阵列(52)包括多个金属销钉;盖板(54)包括金属层(541)和第二介质基片(542),金属层(541)位于第二介质基片(542)之上,缝隙阵列(42)设置在金属层(541)上。
10.一种一维电控波束扫描圆极化天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每个圆极化辐射单元(11)的工作状态仅包含“0”和“1”两种数字状态,且数字状态独立可调,通过独立地控制每个圆极化辐射单元(11)的“0”、“1”数字状态,形成天线的数字编码方案;
2)通过对天线的数字编码方案进行调控,进而控制天线辐射方向图中的波束指向,在同一特定频率下实现需要的辐射方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53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