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重破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5926.5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8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徐一凯;颜飞彪;侯美业;陶卫东;潘雪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3/12 | 分类号: | E01F13/12;G01G1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五洲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0 | 代理人: | 丁少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重破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重破胎装置,包括杠杆板、支点、测重板、下压杆、破胎板、第一支撑板、启动针、破胎针、锁定板、锁定弹簧和第二支撑板。车辆行进至测重板上时,能够依据车重控制破胎针的状态,当车辆超重时破胎针外露,并能够进行锁定,从而在车辆行进至破胎板时进行破胎,并且最终停留在复位板处等待处理;车辆未超重情况下能够顺利从测重破胎装置上离开;整个设备采用纯机械控制,不需要程序,故障率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重破胎装置,属于道路保养领域。
【背景技术】
车辆超载运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路面损害较大,同时也容易造成路面坍塌,具有很大的潜在安全隐患。但是依靠交警很难对所有车辆都进行有效监控,尤其一些路段隐性超载现象严重,实际监管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效检测超载、主动限制超载的测重破胎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重破胎装置,包括杠杆板、支点、测重板、下压杆、破胎板、第一支撑板、启动针、破胎针、锁定板、锁定弹簧和第二支撑板,杠杆板的中间支撑于支点上,支点放置于地面上,测重板设置于杠杆板左端的上方,下压杆的上端顶在测重板的底面上,下压杆的下端压在杠杆板左端,破胎板设置在杠杆板右端的上方,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破胎板和地面之间,破胎板支撑于第一支撑板上,启动针安装在杠杆板右端并位于杠杆板的上方,破胎针安装在杠杆板位于支点右侧的部分上,锁定板位于破胎板的下方,锁定板上开设有锁定孔,破胎针穿过锁定孔,破胎针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锁定槽,锁定弹簧设置在锁定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第二支撑板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锁定板支撑于第二支撑板上,启动针上移时推动锁定板朝向锁定弹簧移动,锁定弹簧和启动针配合以带动锁定孔边缘侧壁在第一锁定槽处进出,破胎板上开设有供破胎针上端进出的破胎孔。
本发明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测重板与地面之间。
本发明所述锁定板通过第二支撑板相对地面高度固定。
本发明还包括破胎弹簧,破胎弹簧的下端设置在杠杆板位于支点右侧的部分上,破胎弹簧的上端压在破胎针上。
本发明所述启动针包括针杆和固定在针杆上端的针头,破胎针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锁定槽,第二锁定槽位于第一锁定槽的下方,当锁定孔边缘侧壁位于第二锁定槽中时,锁定板卡住启动针。
本发明还包括复位板、复位顶杆、复位楔形块和第二复位弹簧,复位板设置在破胎板的右侧,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地面和复位板之间,复位楔形块设置在复位板的底面,复位顶杆支撑于第二支撑板上,复位顶杆的两端分别贴合在复位楔形块和锁定板上时,复位板下移以使得复位楔形块推动锁定板朝向锁定弹簧移动。
本发明所述下压杆的上端与测重板的底面固定,下压杆的下端转动设置在杠杆板的左端。
本发明所述针杆为伸缩式针杆。
本发明所述破胎弹簧的下端转动安装在杠杆板上,破胎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破胎针的下端。
本发明所述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锁定板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滑块滑接在滑槽中,以使得锁定板沿竖直方向定位在第二支撑板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车辆行进至测重板上时,能够依据车重控制破胎针的状态,当车辆超重时破胎针外露,并能够进行锁定,从而在车辆行进至破胎板时进行破胎,车辆破胎后,该车辆通过后面的复位板时破胎针回复原位,被破胎的车辆可以继续前行驶离破胎针所在区域,但由于车辆轮胎漏气,所以无法长距离行驶;
2、车辆未超重情况下能够顺利从测重破胎装置上离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59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