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6629.2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思静 |
主分类号: | C09J151/08 | 分类号: | C09J151/08;C09J9/02;C08F283/04;C08F283/00;C08F222/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启诚专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0 | 代理人: | 冯亮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来 酸酐 接枝 聚酰胺 导电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酰胺树脂多元醇、聚四氢呋喃、多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有机锑和过硫酸铵置于60℃~80℃条件下搅拌混合1h~2h,得到聚酰胺混合物;步骤二、将马来酸酐超声分散于正丁醇溶液中,得到马来酸酐溶液;步骤三、氮气保护气氛中,将聚酰胺混合物浸泡于马来酸酐溶液中,熔融共混;步骤四、将熔融共混后物料与硫化剂混合,在100℃~200℃条件下硫化1h~3h,得到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本发明的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通过将马来酸酐与聚酰胺接枝共混,硫化而成,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具有导电性能,物理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外壳及零部件的塑化发展是复合材料迅猛发展的主要标识之一,以轻量化、高性能化及美观化为主要发展目标,改性复合塑料材料在汽车行业发展中扮演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材料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外观及整车性能,当前,单一组分的塑料材料具有性能单一的缺陷,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使用要求及需求。
导电胶是改善材料导电性能不可缺失的关键材料,通常通过向胶料中添加炭黑、石墨或其他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来获得,但是,往往因为存在倒点稳定性不足等缺陷而难以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开发具有多性能、更稳定以及更可靠的导电材料,是解决功能性胶料发展难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通过将马来酸酐与聚酰胺接枝共混,硫化而成,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具有导电性能,物理性能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酰胺树脂多元醇、聚四氢呋喃、多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有机锑和过硫酸铵置于60℃~80℃条件下搅拌混合1h~2h,得到聚酰胺混合物;
步骤二、将马来酸酐超声分散于正丁醇溶液中,得到马来酸酐溶液;所述超声分散的时间为30min~60min,所述超声分散的功率为700w~800w;
步骤三、氮气保护气氛中,将步骤一所述聚酰胺混合物浸泡于步骤二所述马来酸酐溶液中,在200℃~250℃条件下熔融共混2h~4h;
步骤四、将步骤三熔融共混后物料与硫化剂混合,在100℃~200℃条件下硫化1h~3h,得到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
上述的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马来酸酐5份~10份;聚酰胺树脂多元醇30份~60份;聚四氢呋喃30份~60份;多异氰酸酯20份~80份;多异氰酸酯2份~10份;有机锑1份~5份;正丁醇10份~30份;过硫酸铵5份~10份。
上述的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来酸酐6份~9份;聚酰胺树脂多元醇40份~50份;聚四氢呋喃40份~50份;多异氰酸酯30份~70份;二氧化硅4份~8份;有机锑2份~4份;正丁醇15份~24份;过硫酸铵6份~8份。
上述的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来酸酐8份;聚酰胺树脂多元醇45份;聚四氢呋喃45份;多异氰酸酯50份;二氧化硅6份;有机锑3份;正丁醇20份;过硫酸铵7份。
上述的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树脂多元醇的聚合度为1000~2000。
上述的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氢呋喃的分子量为500道尔顿~800道尔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思静,未经贾思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66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