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驾驶控制设备以及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和程序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6968.0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6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大场英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50/08 | 分类号: | B60W50/08;B60W50/14;B60K28/06;G05D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王玉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驾驶 控制 设备 以及 方法 程序 | ||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控制设备以及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和程序。一种用于切换用于操作车辆的模式的方法,用于执行该方法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信息处理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电路来确定用于操作车辆的模式是否要从自主和手动驾驶模式中的一种切换到自主和手动驾驶模式中的另一种。当确定车辆的操作模式被切换时,获取车辆的驾驶员的状态。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获取的驾驶员的状态,通过电路将用于操作车辆的模式从自主和手动驾驶模式中的一种切换到自主和手动驾驶模式中的另一种。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80065870.X、申请日为2015年12月4日的PCT申请PCT/JP2015/006042、发明名称为“自动驾驶控制设备以及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和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自动驾驶控制设备、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和程序,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安全执行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控制设备,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和程序。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12月12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4-25149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的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例如,当巡航车辆脱离车道时发出警告的车道偏离警告系统最近被开发为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发展。当在单调的道路上,驾驶员觉醒的程度有所下降,并且巡航车辆开始脱离车道时,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用振动、声音等发出警告。大家公认的,这种车道偏离警告系统有预防车辆的车道偏离事故的效果,而在统计方面考虑效果的情况下,公知的是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大大减少了设置有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的车辆组的车道偏离事故。
已经开发了一种用使用亚毫米波的亚毫米波雷达、使用激光而不是亚毫米波的LIDAR(光检测和测距)或立体摄像机来检测障碍物的技术,作为用于感测车辆周围以测量车辆和前方驾驶的车辆之间的距离和布置的技术(参见PTL 1)。因此,诸如用于保持车辆与向前驾驶的车辆之间的距离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以及进一步的紧急碰撞减少/预防制动系统等的应用已被作为应用实施。
当使用自动驾驶时,驾驶的熟练程度取决于驾驶员而不同,并且其被认为对监控驾驶员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乘客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位置的车辆驾驶中完全不干预的系统仅在诸如车辆在轨道上行驶(诸如电力列车)和单轨轨道的封闭环境中是可行的,但是在今天可以想到的系统中,暂时没有在一般使用的路面上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的引入。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的引入以某种方式开始。此时,预期会发生手动干预行驶路段。此时,当车辆进入自动驾驶模式并且切断对驾驶员驾驶的干预时,在恢复时候的较低水平的手动驾驶恢复能力被认为是造成事故和扰乱交通的风险。
例如,与饮料和驾驶不同的是,即使驾驶员有点疲劳,车辆上的交通工具被认为是对想要移动以主动驾驶车辆的人造成精神上的影响,并且期望具有用于减少涉及危险的操作的机械或系统机构作为自动驾驶系统。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JP 2000-329852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从上述操作的观点来看,为了更安全地执行自动驾驶,在与自动驾驶的驾驶相关的自动巡航开始之前,当驾驶员计划在手动驾驶路段中行驶时,驾驶员需要具有驾驶恢复能力,并且有必要具有在确定驾驶员是否具有驾驶恢复能力时容许专用自动驾驶巡航的机构。此外,在确认恢复到手动驾驶路段的能力被确定为已经变成较低水平的状态下,有必要采取措施来禁止开始自动驾驶行驶。
本公开是鉴于这种情况进行的,并且本公开是为了使得能够进行更安全的自动驾驶。
问题的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6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逃生装置
- 下一篇:掺氮三维双连续多孔碳与石墨烯的复合电极及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