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内车辆防剐蹭预警装置和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337357.8 申请日: 2019-12-23
公开(公告)号: CN111022123A 公开(公告)日: 2020-04-17
发明(设计)人: 付锐;王亚琼;郭应时;袁伟;王畅;胡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 长安大学
主分类号: E21F17/18 分类号: E21F17/18
代理公司: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代理人: 惠文轩
地址: 710061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隧道 车辆 防剐蹭 预警 装置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隧道内车辆防剐蹭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3D激光雷达、距离传感器、无线通信数据处理模块、控制箱和距离警示灯,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安全警示控制单元;

所述3D激光雷达固定于车顶正中央,用于测量车辆的三维轮廓信息和点云数据,并将车辆三维轮廓信息和点云数据传输给无线通信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距离传感器沿行车方向均匀布设于隧道两侧的侧壁上,用于测量车辆外边沿与隧道侧壁的实时距离,并将该实时距离传输给安全警示控制单元;

所述无线通信数据处理模块集成于3D激光雷达内,所述无线通信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与安全警示控制单元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控制箱固定于隧道侧壁上,所述安全警示控制单元用于与进入隧道的车辆上的无线通信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并建立隧道内每个车辆的数据单元;

所述安全警示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每个3D激光雷达传输的车辆点云数据匹配对应的距离传感器,进而将接收的相应距离传感器的实时距离存储于该车辆的数据单元;并判断该车辆是否需要进行安全距离预警,输出预警信号给对应的距离警示灯;

所述安全警示控制单元还用于对当前车辆随机分配动态IP,并调取与当前车辆位置匹配且与当前车辆轮廓长度相当的距离传感器作为一组测距单元;每个数据单元内存储有对应测距单元测量的距离数据;

所述距离警示灯设置于隧道的侧壁上,且沿行车方向对应设置于每组所述距离传感器的前方,用于接收安全警示控制单元的预警信号,并进行相应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车辆防剐蹭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D激光雷达为高分辨率的固态激光雷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车辆防剐蹭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警示灯为多色LED指示灯。

4.一种隧道内车辆防剐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实时获取隧道内车辆的三维轮廓信息、点云数据和车辆外边沿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三维轮廓信息包含车辆的三维形状和车辆的长、宽、高,所述点云数据为车辆的位置坐标;

步骤2,建立每个车辆与隧道内的安全警示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然后建立隧道内每个车辆的数据单元;

步骤3,根据每个数据单元内车辆外边沿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距离,判断对应车辆是否需要进行预警,若是,则进行相应预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内车辆防剐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每个车辆与隧道内的安全警示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具体为:在每个车辆上的无线通信数据处理模块与安全警示控制单元之间设置数据传输协议,通过该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无线通信数据处理模块与安全警示控制单元之间的无线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内车辆防剐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隧道内每个车辆的数据单元,具体为:

首先,根据每个车辆的点云数据匹配出对应的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再根据每个车辆的三维轮廓信息选出对应的多个距离传感器,组成对应测距单元;

其次,对每个车辆随机分配动态IP,测距单元随着车辆动态IP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最后,每个车辆的三维轮廓信息、点云数据、对应测距单元采集的车辆外边沿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距离共同组成每个车辆的数据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内车辆防剐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对应车辆是否需要进行预警,具体为:

首先,选取每组测距单元采集的距离数据中的最小值作为对应车辆外边沿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即车辆的最小车边距Bsmin

其次,根据车辆的最小车边距Bsmin计算车辆的安全距离指标:

其中,B为道路宽度,b为车辆宽度;

最后,判断车辆的安全距离指标是否大于设定的预警阈值的大小,若是,则判断为不需要进行预警,否则,判断为需要进行预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内车辆防剐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预警为:设定不同等级的预警阈值,根据车辆的安全距离指标启动不同颜色的距离警示灯进行预警;

当车辆的安全距离指标落入[50%,75%]区间内时,开启低级安全预警对应的黄色灯;当车辆的安全距离指标小于50%时,开启高级安全预警对应的红色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3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