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颈椎牵引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7446.2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0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苏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成胜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H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 牵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椎牵引枕,包括枕头本体,枕头本体包括用于与人体颈部接触的后颈接触部,所述颈椎牵引枕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枕头本体内部且设置在可在收缩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支撑牵引装置;支撑牵引装置被构造为在承受来自所述后颈接触部的压力时,可由收缩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以对后颈接触部上的人体颈椎进行牵引。本发明的颈椎牵引枕,配合内置的支撑牵引装置可以有效的达到牵引颈椎及矫正颈椎反弓的作用,从而能有效治疗颈椎病和缓解病情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牵引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增大,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呈年轻化发展趋势。
而医学上针对颈椎病又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比较确切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基本只有颈椎牵引带牵引(俗称吊脖子)及颈托固定撑开牵引两种,但由于不方便使用,影响生活和工作,患者依从性很低,导致颈椎病患者增多,且病情逐渐加重,给患者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
目前市售的各种保健枕按摩枕等都不能达到牵引颈椎的作用,对颈椎病起不到治疗和缓解病情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颈椎牵引枕,目的是确保能有效治疗颈椎病和缓解病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颈椎牵引枕,包括枕头本体,枕头本体包括用于与人体颈部接触的后颈接触部,所述颈椎牵引枕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枕头本体内部且设置在可在收缩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支撑牵引装置;支撑牵引装置被构造为在承受来自所述后颈接触部的压力时,可由收缩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以对后颈接触部上的人体颈椎进行牵引。
所述枕头本体还包括与所述后颈接触部连接的靠枕部和缓冲部,所述支撑牵引装置位于靠枕部和缓冲部之间且支撑牵引装置与靠枕部和缓冲部相接触。
所述靠枕部和缓冲部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牵引装置由收缩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支撑牵引装置与靠枕部和缓冲部相抵触。
所述支撑牵引装置包括可旋转设置的第一撑开臂和第二撑开臂、与第一撑开臂转动连接的第三撑开臂、与第二撑开臂转动连接的第四撑开臂以及与第三撑开臂和第四撑开臂连接且与所述后颈接触部相接触的负重杆,第三撑开臂和第四撑开臂位于第一撑开臂和第二撑开臂之间。
所述第一撑开臂和第二撑开臂位于所述靠枕部和所述缓冲部之间,所述支撑牵引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撑开臂上且与所述后颈接触部的第一端相接触的第一支撑杆和设置于第二撑开臂上且与后颈接触部的第二端相接触的第二支撑杆,后颈接触部的第一端与靠枕部连接,后颈接触部的第二端缓冲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撑开臂上且第一支撑杆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撑开臂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
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撑开臂上且第二支撑杆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撑开臂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
所述第一撑开臂、所述第二撑开臂、所述第三撑开臂和所述第四撑开臂均设置多个,各个第三撑开臂分别与一个第一撑开臂转动连接,各个第四撑开臂分别与一个第二撑开臂转动连接,所有第三撑开臂和第四撑开臂为沿所述负重杆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的颈椎牵引枕还包括底板,所述枕头本体与底板连接,所述支撑牵引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所述第一撑开臂和所述第二撑开臂与支撑座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牵引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枕头本体上且与所述负重杆连接的上固定杆。
本发明的颈椎牵引枕,配合内置的支撑牵引装置可以有效的达到牵引颈椎及矫正颈椎反弓的作用,从而能有效治疗颈椎病和缓解病情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成胜,未经苏成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急监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力学性能测试装置、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