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稳固矿体连续采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7452.8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5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E2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董永辉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固 矿体 连续 采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稳固矿体连续采矿方法,包括步骤:S1、将同一水平层的矿体分为若干进路,在各进路间预留1m~2m的矿柱;S2、对某一进路的矿体进行回采,之后在该进路中靠近矿柱一侧0.2m~0.5m处沿该进路长向设置若干支柱组,以支撑该进路的顶板,然后对该进路进行回填;S3、对回填完成的进路的相邻待采进路进行回采,之后在该进路中靠近矿柱一侧0.2m~0.5m处沿该进路长向设置若干支柱组,以支撑该进路的顶板,然后对该进路进行回填;S4、对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进路间的矿柱进行回采,回采完成后,对该矿柱所在区域进行回填;S5、对后续待采进路重复步骤S2至步骤S4,直至将全部矿体回采完毕。该方法可对矿体连续回采,同时还能回采全部的矿柱。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采矿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不稳固矿体连续采矿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上下盘围岩及顶板不稳固的矿体,采用充填采矿法时,多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或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这种采矿方法一般采用矿房、矿柱间隔开采方式。首先回采矿房,回采完成后对空区进行充填并接顶,待矿房充填体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回采矿柱,其中等待充填体强度增加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矿的效率。而且这种情况下矿柱两侧为均充填体,回采矿柱时受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较大,为了避免矿体塌落,不会将全部矿柱回采,造成了原矿的损失,采矿效率也受到一定影响。此外,空区充填时接顶率往往不能保障,相邻进路回采后造成空顶跨度大,顶板容易发生塌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矿效率高、原矿损失小并且安全的采矿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不稳固矿体连续采矿方法,包括步骤:
S1、将同一水平层的矿体分为若干进路,在各进路间预留1m~2m的矿柱;
S2、对某一进路的矿体进行回采,回采完成后,在该进路中靠近矿柱一侧0.2m~0.5m处沿该进路长向设置若干支柱组,以对该进路的顶板进行支撑,之后对该进路进行回填;
S3、对回填完成的进路的相邻待采进路进行回采,回采完成后,在该进路中靠近矿柱一侧0.2m~0.5m处沿该进路长向设置若干支柱组,以对该进路的顶板进行支撑,之后对该进路进行回填;
S4、对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进路间的矿柱进行回采,回采完成后,对矿柱所在区域进行回填;
S5、对后续待采进路重复步骤S2至步骤S4,直至将步骤S1中所述矿体回采完毕。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组由四根呈菱形布置的支撑柱组成,且所述四根支撑柱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间的距离为0.7m~1m。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组的间距为3m~6m。
进一步的,所述进路为条状进路,其宽度在5m~10m,高度在3m~6m,长度在20m~30m。
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发明所述的不稳固矿体连续采矿方法通过在各条已回采的进路两侧架设支柱组,对已回采区域的顶板进行支撑,无需等充填体到达设计强度便可进行矿柱的回采作业,有效提高了采矿的效率。并且通过该方法能够将全部矿柱进行回采,减少了矿体的损失。在支柱组的支撑下也不必担心顶板发生塌落,大大提高了采矿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不稳固矿体连续采矿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支柱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第一进路,12、第二进路,13、第三进路,14、第四进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4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制式数字化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OCR的文字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