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7786.5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9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永;李雪;张英杰;倪志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1395;H01M4/38;H01M4/62;H01M4/134;H01M10/04;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金属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将负载材料均匀沉积在集流体表面,得到复合集流体;以复合集流体作为负极,加上隔膜、锂片、电解液组装成锂电池,进行充放电,在复合集流体上沉积锂金属,同时在高电位区负载材料被还原,原位形成人工SEI膜,形成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本发明复合集流体制备方法简单,材料易得等优点;得到的人工SEI膜保护层具有良好的锂离子导电性、高的弹性模量和电化学稳定性,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和界面副反应,提高锂金属负极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合成及化学电源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高效率的电能存储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型可移动电子设备。锂离子电池主要由负极、正极、隔膜和电解液四大关键部件构成,材料的性质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能可逆地嵌入-脱嵌锂离子/锂化-去锂化的化合物,铜箔为常用负极集流体。锂金属负极由于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的电位平台,被认为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终极目标。然而,锂金属负极在长循环过程会出现锂金属的不均匀沉积,这将导致锂枝晶的生长,不断生长的锂枝晶会破坏固态电解质膜(SEI膜),使得副反应增多,造成活性材料和电池容量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出现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负载材料均匀沉积在集流体表面,得到复合集流体;
(2)以复合集流体作为负极,加上隔膜、锂片、电解液组装成锂电池,进行充放电,在复合集流体上沉积锂金属,同时在高电位区复合集流体上的负载材料被还原,原位形成人工SEI膜,形成包含集流体、SEI膜和锂金属沉积的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
步骤(1)沉积方法为原子层沉积法、喷射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泳沉积法或低能团簇束沉积法等。
步骤(1)集流体为Cu箔、Cu合金箔(CuAl合金箔,CuSn箔及CuSi合金箔等)或碳基集流体,碳基集流体为碳纸、碳纳米管纸、石墨烯纸或各种碳纤维纸。
步骤(1)负载材料为硫粉(S)或过渡金属硫化物(MSx);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MSx)为SnS2、In2S3、CoSx(1≤x≤2)、NiS和CuSx(1≤x≤2)等。
步骤(1)负载材料的沉积厚度为2nm~20nm。
步骤(2)电解液的电解质盐为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溶剂为1,3-二氧戊环(DOL)/乙二醇二甲醚(DME)=1:1(体积比),电解质盐LiTFSI的浓度为1 mol/L。
步骤(2)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5~1mA/cm2,充放电截止条件按容量截止,具体截止容量据实际需要决定,一般为3~5mAh,循环10~15次。
本发明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在应用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使用,循环性能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复合集流体具备制备方法简单,材料易得等优点。
(2)本发明负极材料上生成的人工SEI膜保护层具有良好的锂离子导电性、高的弹性模量和电化学稳定性,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和界面副反应,提高锂金属负极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7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