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8381.3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4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巍;张斌;方欢;王涛峰;王小雨;石磊;钟明磊;李健;黄峰;周磊;杨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主分类号: | B64C15/14 | 分类号: | B64C15/14;B64C30/00;B64D27/02;B64D4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李斯 |
地址: | 43004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气动 防护 系统 | ||
1.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飞行器主体(1);
设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上游的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低压输送件(20)和位于所述低压输送件(20)下游的贮存件(21),所述贮存件(21)内存有呈液体的冷却介质,所述低压输送件(20)用于将所述冷却介质加压后朝下游输送;
第二输送组件,其包括第一加压件(30)和第二加压件(31),所述第一加压件(30)设于所述贮存件(21)和飞行器主体(1)之间,所述第二加压件(31)设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的下游,所述第一加压件(30)用于接收加压后的所述冷却介质并对其进一步加压后输送至所述飞行器主体(1),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吸收所述飞行器主体(1)外壁的热量并在吸收后气化,所述第二加压件(31)用于接收一部分气化后的冷却介质,并将气化后的冷却介质用来驱动所述第一加压件(30)对接收的所述冷却介质加压;
设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下游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用于接收另一部分气化后的所述冷却介质并将所述冷却介质的内能转化为动能以产生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包括:
积液仓(10),其位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靠近所述第一加压件(30)的一端并用于接收经所述第一加压件(30)输送的经加压后的所述冷却介质;
集气仓(11),其位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靠近所述第二加压件(31)的一端;
冷区仓(12),其位于所述积液仓(10)和集气仓(11)之间,所述冷区仓(12)接收经所述积液仓(10)输送的经加压后的所述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吸收所述冷区仓(12)外壁的热量后气化并进入至所述集气仓(11)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区仓(12)的侧壁均为夹层结构,且在所述夹层内沿所述冷区仓(12)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有多根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积液仓(10)和集气仓(11)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呈蛇形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件(30)为增压泵,所述第二加压件(31)为涡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为氦和氮中的任意一种。
7.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飞行器主体(1);
设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上游的第三输送组件,所述第三输送组件包括增压输送件(50)和位于所述增压输送件(50)下游的贮存件(21),所述贮存件(21)内存有呈液体的冷却介质,所述增压输送件(50)用于对呈液体的所述冷却介质加压并输送至所述飞行器主体(1)内,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吸收所述飞行器主体(1)外壁的热量并在吸收后气化;
设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下游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用于接收气化后的所述冷却介质并将所述冷却介质的内能转化为动能以产生推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输送件(50)为装有氮气或氦气的高压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包括:
积液仓(10),其位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靠近所述贮存件(21)的一端并用于接收经所述增压输送件(50)加压后的所述冷却介质;
集气仓(11),其位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靠近所述驱动组件(4)的一端;
冷区仓(12),其位于所述积液仓(10)和集气仓(11)之间,所述冷区仓(12)接收经所述积液仓(10)输送的经加压后的所述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吸收所述冷区仓(12)外壁的热量后气化并进入至所述集气仓(11)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区仓(12)的侧壁均夹层结构,且在所述夹层内沿所述冷区仓(12)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有多根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积液仓(10)和集气仓(1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未经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83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