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稻草进行姬松茸工厂化栽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8563.0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6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廖剑华;郭仲杰;陈美元;卢政辉;蔡志欣;卢园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魏珊珊 |
地址: | 35001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稻草 进行 姬松茸 工厂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稻草进行姬松茸工厂化栽培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以稻草、甘蔗渣和牛粪为主要原料预湿后制成培养料建堆,自然升温;S2、将培养料铺设在智能通风发酵隧道中,结合变频器和变频风机在不同发酵时间段调控培养料的温度进行一次发酵;S3、将经过一次发酵的培养料转移至智能菇房的床架上进行二次发酵;S4、在经过二次发酵的培养料上播种姬松茸菌种后在培养料表面覆盖无纺布保湿,进行走菌管理;S5、在长好菌丝的培养料表面铺设由稻田土和草炭土制得覆土材料,形成4‑4.5cm的覆土层并进行覆土培养直至菌丝长满覆土层后进行出菇采收和管理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药)用均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稻草进行姬松茸工厂化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原产于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市 Piedade 山地草原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和弗罗里达州海岸草地以及秘鲁等国亦有分布。姬松茸具有苦杏仁香味,蛋白质和糖的含量为香菇的二倍以上,并因具有味美的果肉和细嫩的纤维组织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1975年,日本的室内高垄栽培法首次获得成功,经努力改良才确立了现在的大规模人工栽培方法,1992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和植保所引进了巴西蘑菇菌种,1994年开始先后在福建省仙游、莆田、松溪、顺昌、屏南、尤溪、罗源、霞浦等地推广,目前巴西蘑菇栽培已从福建省进一步推广到云南、广西、四川等省份。
目前,姬松茸栽培主要采用塑料大棚进行季节性栽培,一年只能种植一次。专利号为CN 105340572 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姬松茸工厂化栽培方法,公开了在智能调菇房中进行栽培,复合培养料采用隧道发酵技术,通过预湿、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使培养料中的物质充分被姬松茸利用,且在姬松茸栽培过程中,采用智能空调和风机精确控制菇房中的湿度、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利用该发明的栽培方法一年可实现栽培姬松茸3-4季,但是,需要建造昂贵的专用二次发酵隧道,同时在栽培前需对菇房进行消毒,巴氏消毒好的培养料在从隧道取出送入菇房中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受到外界病虫害污染的风险,进而影响出菇质量和出菇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稻草进行姬松茸工厂化栽培方法,改变常规季节性稻草栽培姬松茸的模式,有效地加快姬松茸菌丝生长与扭结,促进原基形成,提高出菇同步性,缩短了栽培周期,提高了菇房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出菇效率和出菇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稻草进行姬松茸工厂化栽培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以稻草、甘蔗渣和牛粪为主要原料预湿后制成培养料建堆,自然升温;
S2、将培养料铺设在智能通风发酵隧道中,结合变频器和变频风机在不同发酵时间段调控培养料的温度进行一次发酵;
S3、将经过一次发酵的培养料转移至智能菇房的床架上进行二次发酵;
S4、在经过二次发酵的培养料上播种姬松茸菌种后在培养料表面覆盖无纺布保湿,进行走菌管理;
S5、在长好菌丝的培养料表面铺设由稻田土和草炭土制得覆土材料,形成4-4.5cm的覆土层并进行覆土层菌丝培养直至菌丝长满覆土层后进行出菇控制和采收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稻草 30-40%、甘蔗渣 30-40%、牛粪 20-30%和豆粕3-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稻草、甘蔗渣和牛粪混合进行预湿使其含水量保持在65-70%,将预湿好的混合料与豆粕混合均匀后建堆2-3天,自然升温至50-6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一次发酵的步骤为:将建堆升温后的培养料均匀地填入智能通风发酵隧道中,启动变频风机控制发酵温度;当发酵温度达到75-80℃时,翻堆转隧道继续发酵2-4天,再次翻堆转隧道发酵2-4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8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品取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田犁底层信息连续感知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