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8742.4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1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厚;康毅;王金星;靳刚强;连庆;任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5 | 分类号: | C21C5/35;C21C5/4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陈晓彦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转炉 效果 方法 | ||
1.一种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炉炉底以炉底中心为圆心的内外两个同心圆上均设置偶数块底吹砖,分别为内圆底吹砖和外圆底吹砖,相邻两块所述内圆底吹砖分别与所述圆心连线所成的夹角≥40°,相邻两块所述外圆底吹砖分别与所述圆心连线所成的夹角≥40°;内侧同心圆的半径为所述炉底内底面半径长度的30~35%,外侧同心圆的半径为所述炉底内底面半径长度的60~70%;
半数所述内圆底吹砖和半数所述外圆底吹砖设为第一组底吹砖,其余底吹砖为设为第二组底吹砖,且所述第一组底吹砖与第二组底吹砖在其对应的同心圆上间隔设置;在炉龄为1700~2000炉的炉役前期,所述第一组底吹砖采用弱供气,所述第二组底吹砖采用常规供气,在所述炉役前期结束至炉龄为3600~4000炉的炉役中期,所述第一组底吹砖采用常规供气,所述第二组底吹砖采用弱供气;在所述炉役中期结束至炉役结束,全部所述底吹砖采用常规供气;其中,所述弱供气的供气流量为常规供气流量的1/4~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底吹砖均匀分布于所述内侧同心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底吹砖为4块,按顺时针依次为内圆底吹砖I、内圆底吹砖II、内圆底吹砖III和内圆底吹砖IV。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底吹砖不少于4块,其中2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外侧同心圆与耳轴中心线交点,其余为设置于所述转炉的出钢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底吹砖为4块,按顺时针依次为外圆底吹砖I、外圆底吹砖II、外圆底吹砖III和外圆底吹砖IV;所述外圆底吹砖II和外圆底吹砖III分别设置于所述外侧同心圆与耳轴中心线交点,所述外圆底吹砖I和外圆底吹砖IV设置于所述转炉的出钢侧之间,所述外圆底吹砖I位于所述外圆底吹砖II和外圆底吹砖IV之间;所述内圆底吹砖I是距离所述外圆底吹砖IV最近的内圆底吹砖;所述外圆底吹砖I、外圆底吹砖III、内圆底吹砖I和内圆底吹砖III为第一组底吹砖,其余为第二组底吹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底吹砖和所述圆心的连线与所述耳轴中心线的夹角为45°,所述外圆底吹砖I和所述圆心的连线与所述耳轴中心线的夹角为65~70°,所述外圆底吹砖IV和所述圆心的连线与所述耳轴中心线的夹角为65~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底吹砖I和所述圆心的连线与所述耳轴中心线的夹角为70°;和/或
所述外圆底吹砖IV和所述圆心的连线与所述耳轴中心线的夹角为7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供气的供气流量为550~600Nm3/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弱供气的供气流量为150~180Nm3/h。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同心圆的半径为所述炉底内底面半径长度的1/3;和/或
所述外侧同心圆的半径为所述炉底内底面半径长度的2/3;和/或
每个所述底吹砖均连有独立的供气管道和流量调剂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未经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87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化多离子因素影响的钛合金表面改性摩擦实验设计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